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3:3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第7题、第13至第15题为选择题,共30分,第8至12题、第16至第18题为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7题、第13至第15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8至12题、第16至第18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原创)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乌托邦的两重性看杂文的功能

刘阳

杂文在今天有何用?它是如鄢烈山先生所倡导的“公民写作”呢,还是如刘洪波先生针锋相对提出的“人的写作”?读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保罗·蒂利希的《政治期望》等著作,我感到可以对这个聚讼已久的话题做出深度解释。

蒂利希深入论述了人的乌托邦问题。和其他思想家在这个重要主题上的笼统论述不同,他细致地区分了两种乌托邦,为我们理解杂文的功能提供了宝贵视角。

第一种是积极乌托邦。它有三个特征。首先是真实性。乌托邦对人是必要的,因为它显示了人之为人的本质与目的——人超越自身,才能生存得更好,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其次是有效性。乌托邦对人是可能的,因为它展示了人之为人所隐蔽着的可能前景。人拥有时间意识,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张力使他现在的生活充满活力。再次是力量性。乌托邦能改造现有事物,帮助人类以完整的形象积极前行。

这些都不难理解,它们是包括文学在内的人文活动的共同旨趣。杂文当然不例外。责之切,根本上是爱之深,有哪位优秀杂文作者在批判之外,不盼黎民苍生比昨天和今天活得更好?纵如此,乌托邦这积极的一面,还只道出了杂文写作的前提。前提固然必须,尚不足以触及事情的本质。杂文更为本质的功能,则是被蒂利希通过——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乌

托邦的另一面来揭示的。

这便是消极乌托邦。和积极乌托邦依次对应,它也有三个特征。首先是不真实性。乌托邦的乐观色彩,容易使人忘记自身有限性,醉心于理想的幻梦,而不去正视当下、现实的有限处境,导致人的形象的虚假性。其次是无效性。乌托邦把不可能性描绘成可能性,进而沦为与现实相脱离的纯粹愿望投射。再次是软弱性。乌托邦之于未来的指向会遮蔽生存的暂时性与模糊性,将某种初步的东西确立为终极之物,这可能引发群众的幻灭感。而为避免群众的幻灭感,强行维持乌托邦的力量,就可能带来恐怖、邪恶的强权手段。

没有人对乌托邦消极的一面做过如此震撼人心的分析,这些论断使我们的历史记忆被切身的唤起。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曾涌现出普拉东诺夫《切文古尔镇》、扎米亚京《我们》、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奥威尔《1984》等“反乌托邦小说”,它们一回回剥除大同社会的虚伪面纱,恰成其为蒂利希的生动注脚。但小说在针砭消极乌托邦方面,恐怕整体上不及以思辨性和批判性见长,直面社会现状和民生疾苦的杂文。

想通了这点,便可以从一个更高的学理角度来尝试解开思想界的聚讼。比如,“公民写作”更多关注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性,主张“从革命转到建设”(鄢烈山语),在制度层面上强调权利、平等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体现对消极乌托邦的检审兴趣。这同“人的写作”更多愿意看到人的超越性,在人性层面上试图来“将人的意义具体地显现出来”(刘洪波语)的积极乌托邦,尽可并存。并存的依据,不正在于乌托邦本身具有两重性、缺一不可吗?

(原载于《杂文报》,有删改)

【资料链接】“乌托邦”是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同名小说中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今天的“乌托邦”一词往往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述幻想的理想社会,有时也被用来描述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也被常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界对杂文在今天的功能争论不休,观点针锋相对,德国著名思想家保罗·蒂利希的《政治期望》等著作对其作出了深度解释。

B.蒂利希创见性地细致区分了两种乌托邦,深入探讨了人的乌托邦问题,从而为我们理解杂文的功能提供了宝贵视角。

C.积极乌托邦的真实性在于它显示了人能超越自身,生存得更好,不断推进人类文明这一人之为人的本质与目的。

D.积极乌托邦能显示人之为人所隐蔽着的可能前景,人意识到过去与未来的不同,使他现在的生活充满活力,故其具有有效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消极乌托邦的不真实性在于人本身是有限的,而乌托邦的乐观色彩容易使人淡忘这一点,从而导致虚假的人的形象的产生。

B.乌托邦把不可能性描绘成可能性,进而沦为与一种与现实相脱离的纯粹愿望投射,这体现了乌托邦的消极一面。

C.乌托邦遮蔽了生存的暂时性和模糊性,势必带来群众的幻灭感,除非引入恐怖、邪恶的强权手段,否则它终将如幻景一般消失。

D.20世纪涌现出的一系列“反乌托邦小说”使我们看到了乌托邦的真实面目,它们生动地解释了蒂利希所说的乌托邦的消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托邦积极的一面说出了杂文写作的前提:杂文家虽重批判,但根本上还是出于对黎民苍生的爱、对更好生活的企盼而写作。

B.乌托邦的消极面揭示了杂文更为本质的功能,它以思辨性和批判性见长,直面社会现状和民生疾苦。

C.鄢烈山的“公民写作”更多赞扬了乌托邦的消极一面,主张制度建设,而刘洪波“人的写作”则更多看到乌托邦积极的一面,强调对人超越性的关注,二者可并存。

D.通过分析乌托邦的两重性,作者认为当今杂文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让乌托邦的两重性实现批判性融合。

(原创)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左忠毅公逸事 清·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