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与《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儒释道元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3:3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接受美学与《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儒释道元素

作者:李一帆 刘宇凡 贺先博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9期

摘 要: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单一国家文化为背景的电影已经屈指可数,电影中的文化融合更多地适应于市场。由美国梦工厂拍摄并制作的3D动画《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先后在2008年、2011年、2016年上映,并在全球获得好评。该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创造性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好评。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探索该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例如儒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道家无为而治的顺应思想、佛家禅定和顿悟的方法论等。

关键词: 功夫熊猫 儒释道 接受美学

电影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盛宴,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和现代科技的艺术综合体;观众与市场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观众的审美期待,与电影是否契合观众的文化体验与审美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电影的成功。由美国梦工厂拍摄并制作的3D动画《功夫熊猫》系列电影,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电影在豆瓣网上取得了近8分的评分,北美票房均突破5亿美元,并获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等多个奖项提名。在电影中,儒释道等中国元素的创造性使用,是助使其票房夺冠的重要因素。中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其在观众接受层面获得了成功。 一、接受美学理论及其在电影中的应用

接受美学概念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在其发表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中指出:“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读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是作品由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必要条件,其能动参与的能力与作用对于电影艺术的意义实现至关重要。只有基于不同历史、社会背景的读者通过阅读产生感悟,形成作品与读者间的双向互动交往,作品才能真正被创造及接受。基于接受美学的理论分析,接受美学提出了其主要内容,包括“期待视野”、“审美经验”和“空白召唤”。 1.期待视野

姚斯认为:读者“从类型的先在理解,从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中产生了期待系统”。在文本阅读体验中,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前,对文本的内容会产生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在观影体验中,观影者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观影经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作品内容产生期待,并在往后观影经历中不断修正或实现这些期待,从而引发观影兴趣。反馈到电影创作中不断拓宽观影者的期待视野,使电影编剧及制作者不得不拉开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不断提升电影作品的品质。 2.审美经验

接受美学中,审美经验是读者在作品接受中积累的审美记忆、形象信息等构成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在观影体验中,电影带给观众一种内在审美的提升,观众会将电影世界中的存在转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审美经验会不断积累到下一次观影体验中,形成新的期待视野。 3.空白召唤

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阅读的作品只能称为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第二文本“经过了读者主观的润色、加工,渗透着读者的思想感情”。任何作品,包括电影作品,囿于篇幅及时长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在作品中一一呈现,需要读者加入主观理解和联想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此即接受美学中的“空白召唤”。 二、《功夫熊猫》中的儒释道元素分析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夫熊猫》中儒、释、道文化的大量运用增加了美国观众的审美期待。该电影取得的巨大成功与电影制作中的儒释道元素密不可分。 1.儒家文化元素

(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二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这些差别。电影中,阿宝肥胖不灵活,且没有习武功底,因此不被任何人看好。最后阿宝成功打败大龙的结局则说明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而且受到教育之后可以减少与更高层次优胜者的差别。 (2)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区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电影中,阿宝的训练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一开始浣熊师父用训练普通弟子的常规思维训练阿宝,认为他不可能学会功夫。机缘巧合之下发现有食物诱惑的时候阿宝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因此在特训中始终用食物做道具,让他学会举一反三。

(3)礼。礼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显示的是对别人的尊敬和尊重。影片中在翡翠宫练习功夫时,双方在切磋之前会抱拳弯腰以示礼节,这是礼的体现。其次,阿宝和浣熊师傅其他徒弟都称浣熊师傅为“master”,这是一种尊师重教的礼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佛家文化元素

(1)禅定。禅定指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内心平和之状态。电影中典型的禅定是打坐,如阿宝进入翡翠宫的第一夜闯入了金猴的屋子,当时金猴正在屋中打坐,仙鹤在地板上铺了一张白纸,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禅”字;大龙越狱的时候,浣熊师傅正在打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inner peace”。

(2)顿悟。即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影片中的顿悟主要是两个情节。一是浣熊师傅看见阿宝为了拿到橱柜上的食物而展现出的潜能,他顿时领悟出用食物诱惑训练阿宝的方法。二是阿宝的父亲告诉阿宝制作秘制汤汁的方法是“nothing”,阿宝顿悟出卷轴中能看见自己,卷轴的秘密就是“believe yourself”。 3.道家文化元素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万物均遵循规律。“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电影中,当比武大会上阿宝从天而降,乌龟大师选中了他作为救世主。浣熊师父认为这个选择是个巧合,而被乌龟反驳“这世上没有巧合”。这里反映的是“无为”思想中的顺其自然,即遵循顺应自然、道的规律,接受符合事情发展的安排。

三、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的儒释道元素

文化融合已经成为西方电影制作者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功夫熊猫》作为一部中美文化融合的电影,其中的中国元素不是直接出现的,而是依附于美式思维呈现在荧屏上。因此,对于美国观众而言,他们能通过自己熟悉的语言外壳,接触和学习到中国元素,这并非是难以接受的。 1.期待视野

随着中西文化的更多融合及西方人的观影及阅读经验,道、功夫、儒家文化等元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功夫熊猫》中,影片通过满足、延迟满足乃至于扭曲观众的期待视野,从而引发观众的兴趣,达到审美的目的。主人公阿宝在进入翡翠宫之前并没有学习过功夫,却被指定为“神龙大侠”,而不是浣熊师傅其他精通功夫的徒弟。这符合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会引发观众期待阿宝在师傅的教导下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的期待。但故事的发展又延迟了观众的期待,浣熊师傅一开始不愿意接受阿宝成为他的徒弟,在乌龟大师的劝导和阿宝的坚持下,浣熊师傅答应教阿宝功夫,并找到了开发阿宝潜能的法宝——食物,这符合儒家因材施教的思想,观众此时再次期待阿宝最终练就一身功夫并打败反派大龙,但这一期待再一次落空。阿宝的功夫并不强,最终才借助“一指禅”打败了大龙。阿宝以柔克刚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