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3/30 19:15: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ww.jinzhangedu.com
细目二 血瘤
考点一 血瘤的概念
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考点二 血瘤的诊断
1.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在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压缩,色泽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褪色,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肿物有很大压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在瘤内有时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后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考点三 血瘤的治疗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心肾火毒证
证候:多见于初生婴儿。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五心烦热,面赤口渴,尿黄便干,易口舌生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②肝经火旺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或大腿部,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呈红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发生胀痛,可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等症。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肝泻火,祛瘀解毒。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③脾统失司证
证候:肿瘤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等。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解毒。 方药:顺气归脾丸加减。 (2)外治
①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②清凉膏合藤黄膏外敷,包扎固定,1日换药1次,以促其消散。 ③若肿瘤出血,可用云南白药掺敷伤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 2.其他疗法
(1)注射疗法 消痔灵注射液加1%普鲁卡因按1:1混合后注入瘤体,缓慢注入,至整个瘤体稍高起为止。每次用药约3~6ml。隔1周可再注射1次。若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可用消痔灵2份,普鲁卡因1份,如上法进行注射。
(2)手术疗法 孤立病变可行手术切除。对病在头面部者要注意美容,以防术后瘢痕过大。
(3)冷冻疗法 对于浅表较小的血瘤可采用冷冻方法治疗。 (4)放射疗法 对于范围较大的血瘤也可应用放射治疗。
www.jinzhangedu.com
细目三 肉瘤
考点 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软似棉,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西医所称的肉瘤是指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与本病有质的区别,临证中不可混淆。
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于身体各部,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触之柔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可移动,基底较广阔,一般无疼痛。多发者常见于四肢、胸或腹部,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略硬,压之有轻度疼痛。
细目四 失荣
考点一 失荣的概念
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
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考点二 失荣的病因病机
因足少阳胆经循行耳之前后,肝与胆相表里,故失荣的发生与肝胆关系密切。
如七情内伤,忧思郁怒,肝失条达,气机不舒,气滞血瘀,阻于胆经颈络,则结为肿块;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津液凝聚为痰,痰瘀脏毒凝结于少阳、阳明之络,可发为本病。 考点三 失荣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病变开始时多为单发结节,可活动;后期肿块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融合成团块或联结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染毒时,可有压痛。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波及范围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
考点四 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 1.内治
(1)气郁痰结证
证候:颈部或耳前、耳后有坚硬之肿块,肿块较大聚结成团,与周围组织黏连而固定,有轻度刺痛或胀痛,颈项牵扯感,活动转侧不利,患部皮色暗红微热,伴胸闷胁痛,心烦口苦等症。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化痰开郁方(经验方)。药物有玄参、牡蛎、夏枯草、天竺黄、川贝母、胆南星、柴胡、青皮、荔枝核、橘核、鹿含草、半枝莲、射干等。
(2)阴毒结聚证
证候:颈部肿块坚硬,不痛不胀,尚可推动,患部初起皮色如常,以后可呈橘皮样变,伴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 (3)瘀毒化热证
证候:颈部岩肿迁延日久,肿块迅速增大,中央变软、周围坚硬,溃破后渗流血水,状如翻花,并向四周漫肿,范围可波及面部、胸部、肩背等处。伴疼痛,发热,消瘦,头颈活动受限。舌质红,苔黄,脉数。
www.jinzhangedu.com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4)气血两亏证
证候:颈部肿块溃破以后,长期渗流脓血,不能愈合,疮面苍白水肿,肉芽高低不平,胬肉翻花。伴低热,乏力,消瘦等。舌质淡,苔白或无苔,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解毒化瘀。 方药: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2.外治
(1)早期颈部硬肿为气郁痰结证者,可外贴太乙膏;或外敷天仙子膏,取天仙子50g,用醋、蜜各半调敷,每日换1次。
(2)早期颈部硬肿若为阴毒结聚者,可外贴阳和解凝膏或冲和膏。
(3)岩肿溃破胬肉翻花者,可用白降丹掺于疮面,其上敷太乙膏。若溃久气血衰败,疮面不鲜,可用神灯照法,疮面掺阴毒内消散,外敷阳和解凝膏。
第八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细目一 热疮
考点 热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一)病因病机
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或由肝经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疮;或因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
(二)治疗 1.辨证论治
(1)肺胃热盛证 治以疏风清热,方选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2)湿热下注证 治以清热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紫草、玄胡等。
(3)阴虚内热证 治以养阴清热,方选增液汤加板蓝根、马齿苋、紫草、石斛、生薏苡仁。
2.外治疗法
(1)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刺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可用紫金锭或金黄散或青吹口散油膏、黄连膏等。
细目二 蛇串疮
考点一 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2.特点 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可多次发病。
考点二 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证 治以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 2.脾虚湿蕴证 治以健脾利湿,解毒消肿,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 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