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样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0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赤峰地区金矿分布规律、成矿

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专业 国土资源调查 班 级 2007-1(2 )

姓名 ×××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0年3月30日

论文格式样本

3号黑体,顶三号宋体加粗,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中文摘要

部居中上下(内容用四号宋体)

赤峰地区地处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使形成多种成因的各类矿产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金矿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的北缘及槽台交界处,具有多样性的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

由于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出露不全,仅在三个隆起区出露,且常由于断裂的切割和侵入体的侵入,多围绕在岩体边缘或在岩体中呈残留体。槽区则主要为铅锌银锡钨等多属矿产,具有寻找伴生金矿的潜力。

对金矿的形成十分有利,找矿远景具有较大的潜力,尤其是陆台的太古代杂岩区更值得加强。槽缘金矿带也是重要的找矿远景区,要注意进行曲各种金矿类型的研究,特别是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类型研究,建立金矿箍矿模型,注意利用各种综合找矿信息,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

关键词:金矿分布规律 成矿条件 火山岩 脉岩活动 关键词三个字用三号宋

内容用四号宋体加粗。关键词数量3~7个,词间空一格。 体加粗 三号宋体加粗,顶部居中,上下 目 录

各空一行。 绪言 ………………………………………………………………………………1 1 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1 1.1 ………………………………………………………………………………1 1.2 构造带较为明显……………………………………………………………1 1.3 赤峰南部是华北古陆缘的一个组成部分…………………………………2 2 金矿的分布规律及成矿地质条件……………………………………………3 2.1 赤峰金矿床主要集中在陆台范围内………………………………………3 2.2 具有鲜明层控制……………………………………………………………3 2.3 二迭系斑布加拉嘎组……………………………………………………4 2.4 金矿带与金矿床…………………………………………………………4 2.5 原生金矿的颁……………………………………………………………4 3 找矿远景及今后工作建议……………………………………………………5 结束语 ……………………………………………………………………………7 致 谢 …………………………………………………………………………8 参考文献 …………………………………………………………………………9

三号宋体加粗,顶部居中,上下绪言

各空一行。 (正文文字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赤峰地区地处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交接部位。赤峰南部地区发育有太古代绿岩地体,太古代、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及古生代时期受蒙古洋板块海底扩张及消亡的控制,在古陆核的北缘交替出现了太平洋型与大西洋型的大陆边缘,发育有优地槽带冒地槽带,火山岛孤及陆棚区;古生代晚期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板块缝合线大致在克旗五道石门-林西县八楞子山一带,(也有认为西拉沐伦河深断裂带为缝合线);中生代地处太平洋大陆边缘。这种长期的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使赤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多种成因的各类矿产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金矿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的北缘及槽台交界处,槽区则主要为铅锌银锡钨等多属矿产,具有寻找伴生金矿的潜力。 一级标题:序号用“1.”,三号宋体加1.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粗,独占一行,末尾东西向赤峰-开源深断裂决定了本区基本构造环境-南台北槽,即该断裂以南为中朝准地台北缘,以北为内蒙-兴安古生代地槽褶皱系。不同的地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的质演化过程,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1.1西样沐伦河深断裂带以北属赛汉塔拉华力西晚期地槽褶皱带 哲斯-林西复向斜,该带以北东向构造带为主,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均发育。从出露地层来年地,仅在西拉沐伦河附近见少量志留系片岩,片麻岩

和天山镇附近有石碳系碎屑岩和大理岩零星分布。二迭系出露广泛,在表风山组二级标题:序号用(P1q)为代表的浅海相沉积背景上,有广泛的钙碱性火山岩发育(大石寨组)“1.1”,三号宋体加不加标点 粗,独占一行,末尾不加标点 此后为海陆交互相陆源碎屑-碳酸盐沉积,至晚二迭世则为陆相的碎屑岩建造。古生代晚期造山事件发生了褶皱,变质及大规模以改造型为主的花岗岩类侵入。 中生代受太平洋大边陆缘活动带的影响,构造—岩浆活动再次活跃,早期沉积了以新民组(J2X)为代表的类磨拉石建造,局部有含煤建造,至晚侏罗世有大规模的酸性、中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喷发、喷溢活动,随之有多次大规模的岩石化学成份以超酸性,富碱、富挥发分,低铁、镁、钙的花岗岩类为主

1

的侵入活动,是区内铝、锌、银、铁、锡、钨多金属成矿的最重要的成矿期。该带仅在海苏坝、碧琉台,白音布统等地见有金或金银、铜金矿化。

1.2构造带较为明显

西拉沐伦河深断裂以南至赤峰-开源断裂以北属温都尔庙-乌丹加里东地槽褶皱带,由于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加之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覆盖,仅零星分布有古生代早期的陆棚-冒地槽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沉积及晚期海陆交互相成因的砂板岩夹灰岩,火山碎屑和火山熔岩,并逐渐向陆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类碎屑过渡。中生代与北部基本相似,有大量酸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喷发活动,和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此外、第三纪玄武岩分布也较广泛。 该带南部东西构造带较为明显,向北、向西逐渐以铅、锌、钼、铀矿化为主,仅在南部槽台交接带附近金矿化较普遍。

古生代以来由于构造-岩浆活动作用迭加北西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构造线,构成了隆起和拗陷相间的构造景观,即由西向东以次为云雾山隆起。锡伯河拗陷,七老图山隆起、老哈河拗陷、努鲁尔虎隆起。隆起主要还由太古代地层和多期侵入体组成,局部有中生代盆地存在;拗陷区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煤系地层覆盖。

由于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出露不全,仅在三个隆起区出露,且常由于断裂的切割和侵入体的侵入,多围绕在岩体边缘或在岩体中呈残留体。太古代建平群分为小塔子沟组(Ar1)和大营子组(Ar2)。向塔子沟组主要为斜长角闪岩,磁铁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麻粒岩、斜长角闪岩片岩,黑云长英片岩夹磁铁石英岩,局部见辉石麻粒岩,紫苏片麻岩,混合岩等。反映本区经历了太古代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优地槽带环境中形成的钙碱性岩群和铁硅持岩为代表的沉积岩群,为本区金矿的初始矿源层,分布有金厂沟梁,红花沟等绿岩型金矿床。大营子组主要为长英片岩,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局部为混合物岩夹黑云角闪片麻岩、麻拉岩、偶尔含磁铁石英岩小扁豆体,反映了本区晚太古代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冒地槽带陆源碎屑-碳酸盐建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