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发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2 7:49: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中叶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它即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是一个思想观点统一、理论体系严紧的心理学流派,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内部,至今仍存在着某些重大观点的理论分歧,如,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自我实现论和以罗洛·梅为代表的自由选择说代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部的两种方向。此外,还有许多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加入了这一联盟。因此,要对它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既然是一种思想运动,就必然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研究主题,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人本主义的产生

1. 社会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与二战后的美国,并于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有其特殊社会背景的。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同时也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但是,美国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生活丝毫未能掩盖严峻的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和不安因素在迅速滋长。失业、犯罪和吸毒现象肆虐,空虚、孤独和价值感丧失使现代人表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尤其是60年代美国社会一部分青年人,在异化的倾向的驱使下,形成了著名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他们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深表不满,而60年代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由于工业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加速了这一运动的发展。反主流运动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只重物,不重人,只重经济利益、不重精神需要的抗议。

此外,美国社会精神危机加重,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率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已不能解释现代人的心理疾病,用机械的“刺激——反应”模式已不能说明现代人的内部心理现实。

主张研究人的内心生活体验,重视探讨人类高级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个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美国民众的精神追求在心理学上的反映。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 哲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有两大渊源:一是西人文主义和人性论传统,而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

人文主义是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尊重与关怀人,保护个人利益和宣传个人中心的世界观。在当时反对封建神权和宗教世界观方面有进步意义。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人文主义再次盛行。狄尔泰、卢梭等极力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解放人性。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文主义观点与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主张把人性、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等内容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显然是对人文主义传统的继承。

人本主义心理学继承了西方人性论传统,把对人性的探讨视为其研究的核心。人性指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属性,大体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然科学倾向,强调人的自然生物本性是先天的,提倡用法律和秩序来约束人的行为。另一种是社会科学倾向,强调人的精神、意识和理性,主张开发人的潜能,运用教育手段来完善人格,实现人

的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属于第二种倾向,但也适当吸收了自然主义观点。另外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恶是由社会环境和文化造成的,只有罗洛·梅主张人性既善又恶。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接受了存在主义地影响。尤其是罗洛.梅自觉的接受存在主义观点,致力于存在心理学研究和存在心理治疗,他被公认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存在主义倾向的主要代言人。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一)他们都把理解人作为研究主题,认为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先入之见来理解人。(二)他们都把现象学方法是为研究主体的直接经验和内省报告的方法。

此外,东方哲学也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一定影响。 3、自然科学背景

生物科学的发展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人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 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承认人与生物界的连续性,但同时他也强调人性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区别,认为人类本性中存在着有别于生物的积极向上发展的内在潜能。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生受其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主张维护人的心理活动的生态平衡,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反对把人的心理活动肢解。

机体整体学从人的整体性和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出发,强调有机体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统一整体,有机体与自然和社会始终处于密切的辩证关系中。人本主义据此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有机体生命的实现倾向“和”朝向自我实现的机体主义倾向“。他们在研究中例图探讨两种倾向的实质及其实现的途径,探讨这些内在潜能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的内在潜能、本性整合起来,把人的生外形和社会性整合起来,建立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活状况、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习惯和行为以及伦理、宗教信仰、价值观、艺术等的起源、演进和传播的学科。尽管在具体研究上它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但其研究成果在人本心理学的著述中时有所见。

4、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行为主义、氧气经省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以德国的机体论、整体论、格式塔学说和美国的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烈反对行为主义绝对客观化的、机械论的研究原

则。人本学家认为,行为主义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将导致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降低,过分讲求以法为中心,极大的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过分注重外部研究,忽视人的内在潜能,以及过分消极的看待人的本质,否认了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在反对行为主义的呐喊中应运而生的。

(二) 分析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第二势力。尤其在心理学治疗领域,新老

精神分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精神分析采取了扬弃的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承认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合理之处,赞同人的心

理活动时内在动机驱使的,并在精神分析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突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协同作用,强调了一世自我的主导动机,把精神分析的移情治疗演化为改善医患关系的患者中心治疗等。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烈反对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性本能决定论,反对精神分析的非人化研究方向,也反对他把人性视悲观的、邪

(三) (四)

恶的。不赞同精神分析把人看作消极,受本性驱使的、毫无选择的。通过对新老精神分析的扬弃,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自我理论、内在动机论和心理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德国的机体论、整体论、格式塔学说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基础的重要影响源。

人格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把人本主义心理学看做一种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心理健康的人 (二) 人的内在意识经验 (三) 人的潜能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反对静止的客观分析,主张动态的整体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强烈反对这

种将人机械化、客观化的静态研究倾向,主张用动态的整体研究地方法研究实际社会生活的人。

(二) 轻视实证研究,提倡现象学描述。大多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主张把实

证研究的方法与现象学和存在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 研究高级动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动力的研究,提高了人的精神活动在人的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人的高级动力也成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强调人性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研究着重表现为:

1、 性善论

2、 成长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成长,相信人是一种

“正在成长中的存在“,因此成长是人性共有的特点。

3、 选择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二是

积极自主的,是通过人的负责任的自由选择过程而实现的。 (三) 关注社会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各自的论著中探讨了许多与社会问题有关的主题,并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预防犯罪、企业管理和社会改造等领域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见解,因而又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四) 追求健康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对健康人的心理和健康人格的研究。马斯洛反对精神分析把对精神症患者和病态人格的研究成果强加到正常人的身上,认为这样只能产生畸形的、不健康的心理。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马斯洛(1908-1970),透过他的生命路程,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演进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行为主义的追随阶段,大约1933-1941年。第二阶段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和萌芽阶段,大约20世纪40年代初到40年代末。第三阶段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系统化时期。这一阶段从他1950年发表《自我实现的人们: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一文开始,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第四阶段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创建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他生命的结束。 (一)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三大相互重叠的类别:意动需要、认知需要合身美需要。其中他特别重视意动需要的探索。在他看来,意动需要可以分为从低到高排列的五个不同的层次。他们依次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层次需要的关系:

1、 低层次序也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

2、 个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二) 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完成天资、命运和禀性,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和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的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的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三) 高峰体验论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时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快乐至极感觉。凡是产生这种体验的人都声称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妙,仿佛遮掩知识的帷幕一下子给拉开了,想一下子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

马斯洛强调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的密切关系。在他看来,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之一,就是常常产生高峰体验。 (四) 内在价值论

马斯洛心理学的重要目标,是弥合科学和信仰、事实与价值的断裂,是心理学在揭示人性奥秘的同时,亦能为人了提供生活的意义和理想。其内在价值的提出,打破了西方主流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拒斥价值研究的局面,给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五) 良好条件论

良好条件“可以总的概括为允许满足和表现“。以这样的思想,马斯洛提出了内在教育论、心理治疗论、社会变革论和优美心灵管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罗杰斯(1902-1987)是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0名心理学家中的第四位。 (一) 心理科学观

1. 强调主体经验的重要性

2. 心理治疗中的两化研究与现象学方法

3. 心理科学与认识的三种方式: 通过自己内部的参照系统获得主观知识的主体

的或经验的认识方式;将他人的观察和主观知识相对照,取得客观知识的客观的或实验的认知方式;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取得人际知识的现象学的人是方式

(二) 人格理论

1. 人性本善的建设性倾向 2. 人格发展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有两种自我概念:一种是真实的自我,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这两种自我是否和谐与趋近,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3. 有机体与自我组成的人格结构

罗杰斯认为,人格有两个主要结构组成,即有机体和自我建构。这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连接其他理论概念的一座桥梁。 4. 人的实现倾向与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潜在的自我实现倾向,每个人也都能发展成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患者中心治疗就是以此作为基本理论前提,并在心理治疗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进而帮助患者认识到这种倾向,最终使自己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 来访者中心治疗

罗杰斯使当代西方心理治疗的伟大革新者,他提出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代表着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趋向,也是他的其他心理学理论、方法和观点的实践基础。

(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 1、 教育目标

罗杰斯认为人本主义教育所确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二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要实现这些目标,则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第一、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地学习 第二、 建立本真、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三、 理解学生内心世界,发掘学生潜能。 2、 意义学习

罗杰斯强烈反对重知轻情,甚至知、情分离的传统教育,提倡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个意义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的一端是无意义学习,实验心理学经常采用的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学习便是典型事例。罗杰斯认为这是一种机械灌输式地学习,不仅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而且会成为一种城中的学习负担,使学习者感到厌烦、枯燥。而在连续体的另一端的是意义学习。其特点是:

具有投入性,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使身心和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自我主动性,教学的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评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依赖性

突出情感性,教学活动与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能触动学习者的情感,甚至触动整个心灵

给予他对传统教育的不满和对意义学习的大力提倡,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的八条原则:

第一, 师生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等教学内容,从而共同承担教

学任务。

第二, 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习条件,如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书籍和参考书,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场地、时间和设施等。

第三, 让学生自行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已发展教育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第四, 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

第五, 学习的重点是学会怎样学习,以保持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和良性发

第六, 学生自行确定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我训练”努力达

到这一目标。

第七, 学生对自己地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此给与积极反馈,是自

我评价保持客观。

第八, 使学习高速、持久,并渗透与日常生活和行为中,使学生的情感

和理智,身心和人格都得到持续、良性的发展。

罗洛。梅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梅(1909-1994)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是美国存在心理学和存在心理治疗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主要代表。

(一)存在分析观

梅是个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体系是一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一精神分析为出发点,经过他的心理治疗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存在分析便成为其理论研究的主线,它对人类本性的基本看法和对人的本体论特点的独到说明,都体现了存在分析的观点。 (二)焦虑理论 (三)爱与意志理论 (四)人格理论 (五)存在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