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7:46: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夏芳芳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5期
摘 要:阅读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中级阶段的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语言积累后,急切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速度,进而提高汉语水平。这一阶段的阅读课在教与学方面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培养中级阶段外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 关键词:中级阅读教学 教与学的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技能
阅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课。中级阶段的外国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要素的积累,所以中级阶段的汉语阅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快速阅读的技能。阅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处理,又要求学生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加工提取并进行反馈。而阅读技能既包括有利于扫除字词句障碍的“猜词”和“句子理解”等,还包括提高阅读准确率和速度的“抓关键词”“抓主要观点”和“预测”等等。本文是从中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等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处于汉语学习中级阶段的外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 一、中级阶段阅读课教与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级阶段阅读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外国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之后,到了中级阶段,很多学校都会在综合课之外,单独为他们开设阅读课。阅读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但是有许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学目的不明确,他们仍然会在词汇和语法上花费大量的工夫,最后导致没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师往往认为阅读课的内容比较单一,一般就是读了文章之后回答几个问题,或者做判断正误的练习。阅读课看起来像习题课,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显得枯燥乏味。在阅读的时间上则要求不严格或不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阅读速度仍然在“原地”徘徊。
(二)中级阶段阅读课学习现状及问题
教授中级阅读课时,很多教师容易遇到这种问题:学生面对着一篇文章不知如何下手,于是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边翻查词典。这种做法不但阅读速度提不上去,也不能把握文章的总体框架,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外国学生作为学习这门课的主体,他们往往存在下列问题:
1.语言知识的缺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汉语语言知识一般包括语音、词汇、句式、标点等方面。进入中级阶段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他们希望借助已有的汉语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然而中级阶段的阅读材料往往具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由于其覆盖面广,生词量大,就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望而却步的感觉。很多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普遍感觉汉字很难,再加上对某些文章的内容又不熟悉,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此课程没了兴趣,也很少在课上发言。这些做法都会使语言知识进一步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2.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常常能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语言的学习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外国学生,尤其是欧美非等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与母语截然不同的汉语时,除了在字、词、句等语言知识上觉得非常吃力,更大的理解困难还来自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地域文化、价值观念等。 3.阅读技巧的缺乏
由于语言、文化知识的限制,加上学生的畏惧心理,他们在面对一篇阅读材料时往往会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1)指读。手指放在字下一个一个阅读,这种机械性的动作往往会减慢阅读速度,人为地割裂了文章的完整性,进而影响对全文大意的理解。
(2)过分依赖词典。在阅读时,很多学生一遇到生词就忍不住去查词典。这种做法过分地注重个别词语的意思,却分散了注意力,还影响了阅读的速度。
(3)不停地回视。由于不理解某句话的意思,许多学生会多次重读已经读过的内容,这样做无疑影响速度也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二、如何培养中级阶段外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技能
笔者认为除了选取一本适合这一阶段学生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阅读教材外,教师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优化教学过程和环节
1.预习引导,在预习课文生词之后,简要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因素。预习课文是培养外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还有利于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和内容概要。当然,有时候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教师先不让学生预习生词,让他们在阅读文章时根据上下文猜词也未尝不可,教师可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前,简单地介绍一下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价值观念等文化知识,这样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2.根据课程要求,将教授的主要阶段分为速读阶段和强化阶段。速读阶段采用计时阅读法,要求学生阅读两遍。根据阅读材料的长短确定阅读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毕,并限时回答练习题。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常常会存在一些不良阅读习惯:用笔或手指读每个字;低声阅读;头随目光的移动而左右摇摆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减少理解内容的时间。另外,学生在阅读时每遇到一个生词都要查字(词)典,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易形成依赖性,也易产生厌烦情绪而失去阅读兴趣,从影响阅读效果。此阶段应训练学生逐步缩短在每个汉字上的停留时间,加快对汉字的反应速度;努力克服用语音辩识汉字的习惯,避免声读、唇读、形音默读及查字(词)典。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采用选读、跳读、细读并用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同时采用猜测、替代、对照、缩句等具体方法。 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注意力一般集中在了解文章的大意上,练习时有些题目可能不会做,或对有些题目的选择没有把握。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阅读就会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时正是训练学生跳读、选读等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良机。
强化阶段应配合第一阶段训练的重点词和难点,进行强化训练。此阶段与HSK中的阅读部分、综合部分相衔接,通过反复操练,学生可将新知识吸收消化,以达到熟练掌握运用之目的。这一阶段的强化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除了上面所说的做练习,还可以在读懂了课文内容后,设计难易不同的题让学生讨论,或复述段落,达到从输入到输出的目的,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听一些内容相似的阅读材料,提高听力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把阅读课文进行缩写、改写,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来自哪个国家、个性、生活习惯和汉语水平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要运用教师语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可以使用一些游戏等教学手段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进行张弛有度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学生,他们身处异国他乡,往往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所以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让爱走入他们的心田,通过课堂上的动作、语言、表情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亲切与温馨,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广泛选择材料,扩充阅读量
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若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学习语言的复现率低,阅读的心理和机制就不能很好地激活。所以单靠课本材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在课外寻找内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