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岩小说中的女警形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10: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海岩小说中的女警形象

作者:蒋娉娉 王丽丽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4期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知名作家的海岩,他的小说形式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伴随着他的作品的流行和研究热潮,本文以他塑造的女警形象来分析他的创作特点和小说成功的原因。这种鲜活的女性形象不仅丰富了当代小说的题材创作,同时也增加了海岩小说的可读性。 关键词:海岩小说;女性;女警察形象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03-01

女性是海岩作品着力表现和歌颂的对象。他站在理解女性、尊重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描述,塑造了一系列从外表到内涵都十分美好的女警察形象。正如国内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刘思谦教授所认为的那样,“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由于性别是人的一种属性、一种先天的生理属性和后天的文化心理构成,从性别视角切入文学文本,便会发现一些用别的视角所无法发现的文本内涵”,“将‘性别’作为关键词切入文学文本分析,就像是打开一扇长期关闭的窗户,种种有性别而又超越性别的人性的,政治的,心理的,审美的意义将会进入我们的视野,得到综合性的彰显与澄明。”同时发现女性是其关键词,因此想要从海岩小说中的女警形象这个角度去解析海岩作品,以这个特殊角度为中心,探讨整体社会文化对职业性别形象的塑造与改造,以及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个体身份和群体社会地位的作用和影响。希望以笔者的思考,为海岩小说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海岩说:“我的小说都是以写女性、研究女性为主,男性是一摆设假设有这么样一个人,所以你看女性都是非常丰满和现实的,复杂的。”

一、女警形象的特点

海岩对传统的女警形象做了突破。他所塑造的女警的爱情观和事业观不再拘泥于世俗传统的风格。《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这三部小说中的女主角既具有强烈的职责使命和社会责任感,也不失爱恨情仇的凡夫平常心。这使我们看到了女警这一形象的内在复杂性和人格魅力。海岩小说中女警形象的塑造,突破了传统对于女性身份地位的描述,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现了当代新女性的自由独立,借此又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真、善、美的赞扬与追求。这几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刻画女警察形象的笔墨,而这种人物的塑造也体现了当代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观众在收视习惯上的一些变化。把握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当代大众文化以及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变迁是很有帮助的。

海岩首先注意到警察制度上的一些明显变化。如警察体制中现在注重是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人性化的管理逐渐替代了过去那种家长制作风警察形象。所以海岩注意到了这些时代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的创作形式。与时俱进的描写新时代的现代女警,因而反映在作品中的对警察的服装,语言风貌等都跟过去的描写上有了很大不同。在警察的形象塑造上越来越“亲民”,越来越“生活化”。语言也不再是很正统、官方和程式化的口气,而是比较生活化,并且更多地掺入了人文关怀与人性化的成分。海岩转换新的角度来塑造女警形象即丰富了小说的情感性和生动性,同时也着重突出了时代的节奏感。

二、塑造方法

读过海岩的作品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海岩小说中的女主角几乎都是警察,而且都是坚强其外,柔情其中的漂亮的女警。海岩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警形象如《永不瞑目》里的区庆春、《玉观音》里的安心、《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里的吕月月……她们身上凝聚了警察的欢笑与泪水,失落与满足,痛苦与幸福。她们的情感注定与罪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的痛苦和矛盾,她们的彷徨与挣扎牵动着读者的心,她们注定有始无终的情感震撼着读者。

(一)塑造方法上的创新

海岩笔下的人物永远围绕的都是爱情。比如《永不瞑目》与《玉观音》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欧庆春和安心,剥开那些爱情的包装,她们都是出色而又极富正义感的警察,都具有英雄主义的审美趋向。

海岩成功地塑造了远离普通人生活环境、选择从事女警察的人物类型,而他塑造这种男性职业为主的女性正迎合了读者想去探究的心理,给了读者一种阅读期待。海岩的塑造是成功的,是生动的,给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展现。这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和听到的女警形象有很大的不同,更鲜活更富有人情味,不再是呆板的恪尽职守,形象上也大有突破,而是更加干练果断的女警察。不同与传统意义上女警察只能存在于办公室等文职或是内勤这样的相对保守的环境中,没有参与侦察破案锻炼的机会,人们对于女警的职责也没有充分的信心,认为那都是男人应该做的事,以至与在其他的公安小说中很少以突出女警察的形象来推动故事情节和线索的发展,小说的结构也是相对简单和老套。海岩的新视点和敢与创新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带给大家不同以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新感受,因为有了现代女警形象的配合,使得他的小说内容饱满,情节推动的扣人心弦,不得不说他的创作特点比传统意义上的同类小说更具有期待性。

(二)个性化人性化的描写

除了选择女警这个职业上的特点之外,海岩还通过人物个性化、人性化的描写使这些女警察的形象更加丰满,尽管人物的形象身份大致相同。但是每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他笔下的女主人公相对复杂多变。同时又承担着推动全书情节发展的重任。海岩在女警察的塑造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寄托着他的理想人性。

海岩通过描写个性和人性的方式来塑造女警察的形象,使得这些女警察的真实性格很强烈的突现,能让读者一目了然作家对人物性格的安排考虑,大大提高了真实性的体验,而且人性和个性的融合,让女警的形象完善的更加细腻和立体,即展现了破案追敌时的勇气和无畏,也表现出在普通环境时的魅力和柔情。

(三)塑造的原因

海岩在艺术观念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这首先体现在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海岩是在动荡和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大动荡使他形成独特的心理。成年后又从事多种职业,在迁徙和调动中度过青春时代,他看到了社会的五光十色。遍尝种种苍凉与温暖,培育了他多思敏感的心理特征。海岩独特的心灵历程构成了其情感活动的重要特征。这就是渴望灵魂的抚慰,渴望人与人的理解,渴望世界的温暖与爱。这种心理准备和情感特征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创作。海岩正是把他的这种主观的情绪首先应用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那些饱含生活真情的女人身上。

在创作的道路上要想走的更远更受欢迎就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找到别人创作不出来的写作灵感,而且在要求作品艺术性的同时还要结合市场的商业性,以及如何满足读者大众心理需求和期待视野。这就使得对作品的水平要求很严格。但是海岩在创作的开始就很明白了解这种外部环境,所以在作品的构思和情节的编排上早就有了这样的埋伏,这就使得他自己的创作具有主动性,成为赢得读者和市场的先决条件。

(四)意義和局限

海岩在作品的创作中,重点对传统的女警形象做了突破,这一切使我们看到了她们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看到了她们为了社会,为了人民,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一切的英雄情结。尽管海岩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