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形创意教学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3:40: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图形创意教学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现有图形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下图形创意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但上课的效果却不尽如意,学生作品普遍存在相互抄袭,表现单一等问题,原来的只重创意本科类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并无本质上的改变。在教授图形创意课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以下问题: 1、图形创意课程设置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目的之间的矛盾。课程一味强调创造性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锻炼,忽略了视觉表现的基本训练,这种方式必然会与我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产生矛盾冲突。职业教育应用性、针对性、务实性将无法体现。

2、重创意,轻表现。学生言必及创意、创意课程最终造就了创意八股,僵化的方法和思维的定式不但未能开启心智,反而导致创意泛滥、创意贬值。

3、基础教学薄弱。由于大多艺术专业学生均是半路出家,基本功不硬,传统美术教育缺乏,至使在图形表现上手法单一,无论工具、手法都几尽相同。

4、盲目使用软件,操作水平有限,无法深入刻画。经过后期的电脑软件学习,学生又在大量僵硬、机械的特效面前迷失,加之学生学习软件时间短,操作水平只停留在肤浅的特效,无法深入刻画,软件本身的局限性和

操作者观念的贫乏,作品的“同质化”。 二、创造力和表现力并重教学的可能性

早在1919年,现代设计教育之父格罗佩斯在德国的魏玛创办了第一所新型的设计学院――包豪斯,包豪斯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性,第一次把技术和艺术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学科整合在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里,开创了艺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之先河。 当今外国院校,如美国洛杉机艺术中心,正在整合传统设计教育模式,打破基础与专业界限,力图建立设计教育在新世纪的新模式。以更好地适合新时代的需要。 三、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探索与实践

对于当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来说,我们应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侧重务实效果,突出应用技术能力培养,提倡体验式创新教学,让学生逐渐学会以美术基础和专业理论为依托,顺应社会需求。 图形创意的开拓研究是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分离出的,它强调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反映。强调“存在即被感知”,说明图形与人们的观念,经历息息相关。学生创意图形作品受其学习,成长环境的相似性和局限性影响,大都存在趋同性。而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这就需要把审美、创造、表现三大能力综合,更多元化的创造思维训练。 1、材料的视觉肌理训练

教师引导和理论基础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各种各样的训练将流于形式,成为纯粹的技术训练,严谨的理论可以启发创造力,丰富视觉经验,提高审美欣赏鉴别能力。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每个人足够的空间让其发挥。

现代设计受八种主要因素的限制,包括科技、材料、结构、功能.等实践案例,完成作业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创作与设计过程中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要求学生动手接触各种材料,勇于尝试新材料,对司空见惯的材料,可以将其打破重组,使之成为新材料,提倡材料的实验性及其超越实用价值的范畴,培养学生探究材料的热情,正是培养学生创作原创性设计的根本。 对于图形的表现,不仅限于色彩的冷暖搭配,也注重肌理与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利用色彩与肌理的更替,营造不同情调的图形形式。

2、三维想象构成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的图形空间创造能力,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依据平面图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形象的能力,并动手把抽象的体积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作业锻炼了学生的三维图形创作思维,激发了他们主动创造空间图形的热情。

3、调动已有知识,整合各专业课程,主动参与创作 各专业课之间的整合不应只是空话,在“淡化专业,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