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2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争取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考向一 实词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 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考查辨析词义的轻重、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 (2)命题规律

实词考查的重点主要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例1.【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着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深邃:深远、深奥、深沉;幽邃,幽深、深远。根据文中“悄无声息”,

形容环境的安静,选“幽邃”合适。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第二空修饰的是“流水”,选“蜿蜒”合适。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稀疏:(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第三空修饰的是“枝叶梢头”,选“稀疏”合适。所以本题选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词语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同义或近

1

义词既要注重实词,又要重视虚词,特别要注意从去年开始出现的一些意义虽并不那么相近却较易混淆的“准同义词”的选择。1.语感法。要求听准、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2.正确释义法。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 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如“幽邃”和“深邃”,明显的不同在“幽”和“深”。3.望词生义法。在遇到自己不能准确解释,或确定选择的时候,不妨可以用“望词生义法”。顾名思义,望词生义就是看到词语,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构字、用词地学习和领悟中,估计和推测该词的意义和用法。4.联想想象法。如果所给选项中,有的词语很不容易区别或很难理,就可以把词语中比较费解的语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式进行组词或造句。而且,组的词或造的句是我们生活中所熟知的。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把抽象变为具体,把知识联系生活。自然,做题就不是很困难了。5.排除带入法。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扰选项排除掉,再把相似的两项带入句子,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技巧,最终选出答案。

例2【2018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

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 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答案】C 【解析】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多

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用“耳提面命”。排除D项,选C项。当然“顿悟”,指猛然醒悟。“领悟”,就是体会,解悟。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该是“领悟”的。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试题点评】对于词语辨析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

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如“特立独行”突出的是“特”“独”,即强调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而“身体力行”强调是“身”“力”,即强调亲身体验,故二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再如“顿悟”突出一个“顿”,指猛然,而“领悟”就是领会,不强调“猛然”“突然”“一下子”。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

2

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从2014年至今,江苏卷已经连续五年在第一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而且不仅仅是成语的辨析,还包括近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2019年的高考应该还会延续这种考查方式,即把成语、词语放在一起考查。 2.讲基础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正确理解实词必须弄清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词语的多重含义。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考生要培养自己根据语境准确判断词义的能力。 【来源: 、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城市管理者只有科学认识、谨慎评估、充分应用,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发奇想 寻踪觅迹 不胫而走 计日程功 B.奇想天开 寻踪觅迹 不翼而飞 指日可待 C.奇想天开 顺藤摸瓜 不胫而走 计日程功 D.突发奇想 顺藤摸瓜 不翼而飞 指日可待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B.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 C.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D.能够在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得以使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打开了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更是物联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体现了城市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转型升级。

B.不仅是物联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更打开了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体现的是城市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转型升级。

C.不仅打开了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体现的是城市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转型升级,更是物联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

D.不仅体现了城市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转型升级,是物联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更打开了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

【答案】17.D18.C19.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突发奇想:形容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前所未有的事。符合语境。

3

奇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实际。由原文可知,为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电子芯片并非不切实际的事,不符合语境。寻踪觅迹:寻找别人的踪迹。文中是说管理部门借助芯片寻找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等,使用对象不当。顺藤摸瓜:比喻依照线索查究事情。符合语境。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消息、诗文等不待宣传就迅速传播开来。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用来形容“餐厨废弃物”不知去向,符合语境。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不用宣传、推行,就迅速地传播开去。此处主语为“餐厨废弃物”,使用对象不当。指日可待:表示不用等多久就可达到目的。符合语境。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或功效。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获得成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但原文中并没有说要如期实现,不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结合补写句所在的语境来看,补写句的主语承前是“餐厨废弃物”,A项,结合语境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餐厨废弃物,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它”指的也是餐厨废弃物,所以“它”可以承前省略,故排除。B项,补写句与前面内容衔接不畅,应先说餐厨废弃物的作用,再总结其价值,故排除。D项的表达符合语境,但相比C项来说,语言表达不够简洁,故排除。故本题选C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画线句存在的语病。然后再分析四个选项。画线句语序不当,其中“物联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与“打开了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A项。这两个句子与“体现的是城市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转型升级”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所以“体现的是城市管理和监督方式的转型升级”这个句子应在句末。排除CD项。由此分析,本题选B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讲方法

(1)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 (2)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3)注意条理化、系统化搜集整理近义熟语,并进行逐步筛选,减少记忆容量。 (4)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4

(5)高考成语误用规律探寻: ①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如: 例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此处望文生义。 )

②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如:

例2.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不能运用于该句的“光彩事业”。)

③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例3.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潜移默化”所用的对象是人的思想性格,而该句的对象是人气、环境,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

④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4.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熟语比喻人多力量大的意思,而该句只强调向别人请教,与该句的语境不符合。)

⑤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如:

例5.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不胜其烦”是不能忍受烦琐的事物,这里应该改为“不厌其烦”。)

⑥不明典故

有些成语是有典故或来源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典故的含义的话,使用此类成语时就容易产生误用。 例6.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涉及到一个典故,传说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了解了此典故,就可以判断此例是误用。)

⑦前后矛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