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3:5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1、百家争鸣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代表人主要观点 派 物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1)提出:
①1905年,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②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 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基本内容 对应纲领 思想内涵 局限 地位 范畴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前提 民族革复中华 封建统治 帝国主义的要求 命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资产阶级性质民权 核心 政治革阶级共和国 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没有彻底的土地革补充 社会革重新分配问题 命纲领,不能解决农发展 命 民的土地问题 (3)历史作用 ①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重任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 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 出发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②实践:
a、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③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④孙中山的与时俱进精神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
(3)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相比的发展):
第1页共11页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①民族:增加了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
②民权: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给予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一 切自由及权利),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历史作用
①评价: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内容上仍属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 时期的旗帜。
②实践: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在新三民主 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论著及其主张;
(1)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井冈山时期)——初步形成
①时间:土地革命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②论著:《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③内容: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工农武装割据”思 想,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2)抗战时期——成熟
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或延安时期 ②论著:《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③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修分两步走: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 ①社会主义革命:《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 说。
②社会主义建设: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b、《论十大关系》(1956):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 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 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 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4)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三)邓小平理论
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页共11页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初步形成:
a、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了系统概括。 ③成熟并形成体系:
a、1992年\南方谈话\。中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④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2)基本内容:
① 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③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⑤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⑥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步走) 和战略目标。
⑧关于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 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旗帜,是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专题五、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导弹:
①1960年,我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 的战略核导弹。 (3)卫星:
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2003年10月神州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籼型杂交水稻),有助 于解决未来世界世界性饥饿问题。
第3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