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2 10:36: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 一、城镇二次加压供水方式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城镇市政管网供水压力都是以满足普通低层建筑供水来设定其水厂供水压力,因此,城镇多数建筑都必须采用二次加压供水方式满足建筑物的供水需求。

我国城镇二次加压供水方式经历了从“蓄水池 + 加压泵 + 水塔供水方式”、“蓄水池 + 加压泵 + 高位水箱供水方式”、“蓄水池 + 加压泵 + 气压罐供水方式”和“蓄水池或蓄水箱 + 变频调速加压机组供水方式”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加压机组供水方式”新时期。

目前,在国内城镇二次供水领域,除“蓄水池 + 加压泵 + 水塔供水方式”以基本绝迹外,其它三种二次加压供水方式都有使用,但以“蓄水池或蓄水箱 + 变频调速加压机组供水方式”为主,而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则刚刚起步,正在逐步取代其他供水方式而成为城镇二次加压供水系统的主流。

除“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外,其它四种供水方式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中都有蓄水池或蓄水箱。为了便于叙述,本文以下内容中将其统称为蓄水池式供水方式。在此类供水方式中,工作时先将市政管网的有压水泄放入水池中,再由加压设备从水池中抽水加压送入用户用水管网。虽然上述供水方式能够满足用水的压力需求,但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水源二次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建立节能型社会的呼声日渐高涨;另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外,水资源短缺已威胁到城镇居民的饮水问题,水价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用土地日渐紧张,土地价格不断攀升。由于上述原因及原有供水方式自身的不足,目前供水方式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社会对节能、节水、卫生、安全、无污染的新型供水方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应运而生。

二、蓄水池式二次加压供水方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使用蓄水池的供水方式能源浪费严重。

使用蓄水池的供水方式必须将市政管网的剩余压力完全放掉,使原本带压力的水变成零压力,然后再从零加压。在此过程中,市政管网的剩余压力全部白白放掉,造成能源的浪费。举例来讲,一座七层住宅,市政管网压力到用户处有25米左右,能够满足五层楼的用水要求,六层压力不足。在解决这种供水不足问题时,采用蓄水池式供水方式时的供水系统是建一个蓄水池或蓄水箱,加一套变频调速加压供水设备。其工作过程是:由变频加压供水设备从蓄水池取水,加压后向用户用水管网供水。采用上述方式,最终的供水压力为31米,仅比原市政管网压力增加了6米。同样的情况,如果采用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则只需选用扬程6米的水泵即可圆满解决问题。为了增加6米压力却用了31米扬程的水泵加压,浪费达80.65%,而这些损失最终要由用户来承担!

其次,采用蓄水池式的供水方式存在水池的二次污染,无法保证水质的卫生要求,造成居民饮用水的卫生隐患。市政管网供应的饮用水经过多级处理,基本上能够满足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但经过蓄水池的存储后,水质已经污染。调查显示,使用蓄水池式的二次供水系统,大部分水质不合格,部分余氯为零,各种有害菌严重超标。更为严重的是,蓄水池无法避免老鼠及其他杂物等的进入,使水池、水箱成为疾病传染的根源。在广东等地,水池内红虫的危害尤其严重,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用水安全。 第三,使用水池容易造成跑、冒、滴、漏、蒸发等现象的发生,造成用户用水成本加大,取消蓄水池、蓄水箱可以节水,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节约用水已经是一个严肃、紧迫的要求。

第四,采用蓄水池的供水方式在供水系统中存在开放环节,给饮用水水源投毒犯罪提供了方便条件,事实上饮用水蓄水池投毒案件也屡见不鲜,造成了饮用水源安全隐患。

第五,占地多,成本高。使用蓄水池(水箱),占地面积大、施工复杂、建设周期长,使建筑供水系统的成本增加40~60%。尤其对于改造工程来讲,在老城区再建设蓄水池相当困难,这也是造成很多用水难问题的根源。

最后,上述供水方式环节多,浮球阀、水泵底阀、水位控制器等都是易出故障环节,使设备运行稳定性差,故障率高,设备

博海供水 二次供水第一品牌

维护工作量大,寿命短,管理困难。

此外,该类设备运行噪音大,存在环境污染。 总之,使用蓄水池式二次加压供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无论从节能、节水、节地、卫生还是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取消蓄水池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势

在必行!

三、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产生的社会背景

从历史角度看,蓄水池式供水方式是在生产力落后,社会资源贫乏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城市自来水是福利性公用资源,受政府财力限制,一般城市自来水资源配置较低,市政管网供水能力不能满足各单位最大用水量时的需求,只能采取各用水单位另加调节环节——增加一个调节蓄水池,用水低谷期市政管网向用户蓄水池补水,以弥补用水高峰期市政管网供水能力的不足,保证各用水用户可以24小时连续供水。在此情况下,如果允许用户直接在市政管网上接泵取水,势必造成高峰期相邻用户供水压力过低,无水可用,影响供水管网平稳安全运行。因此国务院1994年的供水条例中规定“严禁用户在供水管网上直接安装水泵抽水”。当初条例规定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主要目的是在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防止用水高峰期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用水泵直接抽取公共管网的水引起附近管网的水压太低影响其他用户用水,破坏供水管网的稳定运行,这在当时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城镇供水已从公用事业改为商业运作,各城市供水公司大力进行水源建设和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已能满足用户高峰期用水量的要求。只是由于高峰期用水量大,管网内水的流速增大导致管网沿程能量损失相应增加,管网末端供水压力降低,出现高层无水或压力不足的现象,而非供水量不足所致。此外,30多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供水技术也不例外,当初许多不能解决的难题今天已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原来水泵直接从公共管网抽水时无法防止附近管网压力过低的问题在管网叠压供水技术中已得到圆满解决。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与公共供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