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42: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作者:唐臻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肝患者88例,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研究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抚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千扰素;恩替卡韦;慢性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肝硬化及肝癌等严重性疾病,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抗病毒配合抗炎、保肝等治疗措施,但治疗达不到最佳理想效果。为此,本次我院针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了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88例,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0±3.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5±3.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治疗采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0.5mL/支,每次取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研究组治疗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药品详细信息及使用量与对照组一致,贝双定(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片,0.5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8周。

观察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岁抗HBe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出现的骨髓抑制、腹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的HBeAg、HBV-DNA均转为阴性,ALT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通过检测HBeAg、HBV-DNA,有一项为阴性;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资料以(x±s)和n(%)表示,行t和χ2检验。P 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研究组HBeAg转阴率88.6%,HBV-DNA转阴率79.5%,HBeA岁抗HBe血清转换率86.4%,ALT复常率90.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HBeAg转阴率的65.9%,HBV-DNA转阴率的47.7%,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50.0%、ALT复常率的59.1%(P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9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44例患者治疗期间有6例出现骨髓抑制,腹泻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2%;对照组44例患者有7例出现骨髓抑制,腹泻1例,皮疹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慢性乙肝主要是因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畏食、恶心、乏力、腹胀及肝区疼痛等,极易引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原发性肝癌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针对该病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病毒得到有效抑制,控制病情发展,延缓肝硬化发生,从而降低肝癌发生率。近年临床推广应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恩替卡韦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而且安全性较高。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为长效干扰素,药物中所含的重组干扰素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迅速激活基因转录,抑制感染细胞病毒复制及增殖,并可调节免疫系统,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而恩替卡韦则为一种环戊酰核苷类似物,具有抑制HBV多聚酶的作用,并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竞争,从而达到阻断HBV-DNA正链合成及抑制HBV复制的作用,该药是一种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而且安全性较高,两组药物联合应用可使治疗达到最佳理想效果。

本次研究中,我院将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案与单独恩替卡韦治疗方案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独治疗方案的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使病毒得到有效控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娟娟,吴娴,朱霞,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5例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6,40(1):76-7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林荣芳,王长连,黄品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J].医药导报,2017,8(12):86-87.

[3]周红萍,严俊,陈晓瑾,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5(12):72-74.

[4]姜波,李忠,张宇.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0(8):97-98.

[5]谢志伟,周福元,周元平.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9(4):45-46.

[6]黄英男,昊昊.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13(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