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7:2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所提供的利益的一部分由其所有者享有,是可分的,从而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但其利益的另一部分可由所有者以外的人享有、是不可分的,所以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这类物品被称为“准公共物品”。根据性质的差异可以将准公共产品分为一下三类:

①非拥挤性公共产品:是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②拥挤性公共产品: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不为零的产品。它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在消费者人数达到拥挤点之后消费人数在增加,其边际成本就不再为零,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它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③利益外溢性公共产品:一部分的利益是不可分的,一部分利益又是可分的,这种现象称为利益外溢性现象。

判断一产品是不是准公共产品,要判断其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在消费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从技术上看是否能够实现排他,若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但是排他的成本很低,则该种物品为准公共产品。

5什么是外部效应,产生外部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数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重要领域。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的定义,只要一个经济个体的效用函数中包含的变量在其他经济个体的控制之下就会有外部效应存在。

UA=UA(X1,X2 ,X3,…,,Xn ,Y1)

广义的外部效应包括一切的市场失灵,而公共产品不过是带来外部收益的产品的一种极端情况,其外部收益的受益人遍及所有社会成员。

通俗的说,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其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产生的原因:

外部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从实质上说,外部效应就是经济人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外部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点:

①产权界限不明。所谓产权,通常指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外部成本往往是与产权界限不明确有密切联系的。

②权益界限不明晰。生产者的成本和效益内在化,是一权益界限的明晰为前提的。假若要使某一产品的效益内在化,就要界定这一产品的归属,非所有者要获得该产品就必须按照市场资源让渡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货币换产品的交易。其权益得不到确认那么其他人也就可能无偿的从该产品上获益,这就产生了外部效益。

③政府缺少相应的措施或措施不力。存在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力的外部制约措施,即政府缺少相应的措施或措施不力,而各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产生外部效应。

6外部效应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政府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存在外部经济的话,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将不是帕累托最优。

①外部正效应。存在外部正效应的条件下,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收益+边际外部收益,即边际私人收益<边际社会收益。此时私人企业会不愿意投资,或减少投资,造成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生产部门的资源配置过少,使此类产品的供给不足,从而带来福利损失。并且外部收益越大,私人边际收益越小,此种产品生产就越不足,从而带来的福利损失越大。

②负外部效应。存在成本外部化现象时,因为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外部成本。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产品的边际社会成本,结果产品的平均私人成本<产品的平均社会成本。生产商忽视产品的外部成本,将会造成具有负的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实际供给量大于帕累托最优的供给量,这会导致社会的福利损失。

综上,外部效应的存在是一部分具有负的外部效应的产品生产的过多;另一部分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产品生产的过少,这表明社会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化。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11

政府从减少负的外部经济效应,限制具有负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的生产和鼓励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产品和生产的原则出发,经常采用: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制裁等措施来纠正外部效应。

①罚款或税收。如果政府向有关经济主体课以相当于或多于他所造成的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会内部化,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就会考虑如何避免或消除这些成本,这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

②补贴。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公共物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企业或个人提供补贴,使生产者获得外部收益,降低他们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刺激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的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

③政府管制。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管制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外部效应水平的管制,即制定控污水平,也就是说禁止公司造成外部效应,直接限制企业过量排污,如果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就要接受处罚。

二是政府直接管制生产过程。政府的许多管制条例有类似法律的效率,而法律措施是纠正外部效应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采用法律强制力,直接禁止某些造成外部成本的行为,或对行为做一些基本规范,强制经济主体遵守。

二、知识点归纳

1公共产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市场机制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 2公共产品:(思考题 1)是指不缴纳费用而人人都能享受的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②消费的非竞争性:1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③受益的非排他性

[ 公共所有资源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但是它们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例如公共草原。因此公共所有的资源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

3萨缪尔森将纯粹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用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①对于私人产品来说(效用的可分)某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产品的数量的总和——私人产品可以在消费者之间分割。

X=

?Xi

i?1n②对于公共产品来说(效用不可分)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数量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不可分割。

X = Xi

4判断公共产品步骤?(思考题2)[金镝版]

首先判断其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其次判断其消费是否具有非竞争性;最后判断其受益是否具有非排他性。

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判断都给出肯定的答案,则该种物品为纯粹公共物品 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判断都给出否定的答案,则该种物品为纯粹私人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但是技术上能够排他,如果技术排他成本很低,则该种物品属于准公共物品。可以有市场予以提供,同时政府给予补贴。

如果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但是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则该种物品属于公共资源。

图示如下:

12

如果产品或服务是纯粹公共产品或服务,它应由政府来提供; 如果是纯粹私人物品,它有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平衡。 根据以上步骤的识别可以区分出四类不同的产品:

①同时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非竞争性、受益非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 ②同时具有效用可分割、消费竞争、受益排他的纯私人物品 ③具有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但消费竞争的公共资源 ④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消费非竞争性,但受益排他的准公共物品

5纯粹的公共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指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共安全、基础科学研究、立法、司法、政府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

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区别:

①定义——纯粹私人产品是只那种只向为其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提供的,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并且很容易将未付款的人或厂商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产品或服务。

②从三性方面来论述。

③纯粹私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易不会带外部效应。而纯粹公共产品或服务,即使初衷是只提供给某一特定的个人,其结果也会使所有人享受广泛的外部效益。

6公共产品能否得到有效供给对市场经济能否正常有序运行、对经济的流动与配置、对消费者福利等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政府可以凭借其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税收来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免费向公众提供,所以公共产品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正是由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的原因之一。

13

7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思考题 3)

①公共产品局部均衡:MSR=∑MRi=MSC(i=1,2,?,n)

社会边际效益=个人边际效益(个人愿意提供的价格)的加总=社会边际成本 ②林达尔均衡:

特点:林达尔均衡模型分析与民主国家的实际决策过程结合起来考察,试图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之间税负合理分布所需的原则和决策章程。

林达尔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它意味着任何个人或一组人如果改变配置都将使境况变坏,从而将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林达尔均衡是帕累托最佳结果。

林达尔均衡有两个赖以为基础的假设:

一 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的表达自己从公共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边际收益。

二 社会成员彼此了解各自嗜好以及收入状况,故不存在隐瞒或低估边际收益的可能。

由此可见,林达尔均衡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按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水平,真实的表达自己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承担公共产品的成本。

林达尔模型描述的是供应公共产品时的虚拟均衡过程,A、B代表两个政党公共产品的成本即为税价,两个政党产生分歧,这时候实力较强的那个就会取胜(假定两人势均力敌)

8公共产品均衡的阻碍:

①由于在公共产品均衡格局中,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如果消费者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体系为比照,很难描述出自己的真是的需求曲线,这就形成了公共产品均衡的第一个阻碍。

②公共产品“免费搭车”是其均衡的又一个阻碍。一是由于道德约束机制发生了倒置:不守道者奖,守道者罚;二是由于经济人的作用,使得有道德的人一般少于不道德但按最大化原则行事的人,其结果就是公共产品的低水平供给。

③由于交易成本太高:一是进行总量计算是相当困难的,二是消费者要就难以计算的公共产品总量以及难以计数的加总过程达成协议也非常困难,因此消费者要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这就形成了公共产品均衡的第三个障碍。

④另外政府无法解决如何了解消费者真实偏好问题,自然难以确定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所需的公共产品供给量以及税收在不同消费者身上的配置。

——解决阻碍途径:建立民主制度,以政治市场的竞争,来体现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显示其真实偏好;让有关公共产品的决策下放到最低决策单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权等。这都是改善公共产品效率的重要途径。

9准公共产品:定义(思考题 4) 准公共产品的类型:

①非拥挤性公共产品:边际生产成本=边际拥挤成本=0

14

为了避免福利损失,我们只有选择政府免费提供不拥挤产品,用统一征税办法筹集资金,以弥补提供非拥挤性公共产品的直接固定成本。

②拥挤性公共产品:边际生产成本=0 边际拥挤成本≠0

为了避免过度消费,当供给量短期内无法增加时,就要收费。拥挤成本是有消费者承担的,应由公共部门按照边际拥挤成本收费。鉴于边际拥挤成本计量的困难以及收费目的是限制过度消费,所以实际收取的价格应以能够保证不出现过度拥挤为准。

③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公共产品:产品的效益一部分可分,一部分不可分。(如教育)

在市场机制下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条件是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利益外溢打破了这个均衡条件,带来了效率损失。为了避免效率损失,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以较低的价格鼓励人们增加消费,从而达到有效率的消费量。由于某些公民可得到直接的利益,所以也应向他们收取一定费用。

10帕累托的实现条件之一就是不存在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思考题 5)定义 / 产生原因 外部效应的表现/对经济影响/作用机理?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就会与社会成本发生偏离,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也会发生偏离。当某一个人给社会提供的福利大于从社会得到的受益时,他就会减少或停止该项活动;反之他的活动将增加。

公共产品与外部效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外部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即和公共产品一样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共同消费性(效用的不可分割?);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一样,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例子。

区别:公共产品强调的是成本与收益的非排他性,而外部效应强调的是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公共产品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使其供求合理化,而外部效应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是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内在化。

外部效应的分类:

(1)正的外部效应:所谓正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主题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主体产生的有利影响,使之不付代价地受益。

①生产的外部正效应:就是一个生产者的投入或产出给另一个生产者带来不付代价的收益,即某厂商因别的厂商的生产活动而无偿受益。(养蜂人与果园)

②消费的外部正效应:就是一个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给其他消费者带来消费的外部收益。(注射疫苗、私人家庭的花园等)

(2)负的外部效应:所谓负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主体造成的不经济影响而为之付出的成本、代价,或者将成本、代价强加于其他经济主体身上。

①生产的外部负效应:就是一个生产者的投入或产出使另一个生产者增加成本或代价。这种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对稀缺的和使用不受限制的公共资源来说表现的更为明显。(如造纸厂、公共池塘捕鱼、油田)

②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就是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会造成另一个消费者消费的外部成本。(如吸烟、高峰时间驾车外出)

11外部效应产生的原因?(思考题 5)

①产权界限不明。所谓产权,通常指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污水污染问题)

②权益界限不明确。生产者的成本和效益内在化,是以权益界限的明晰为前提的。假若要是某一产品的效益内在化,就要界定这一产品的归属,非所有者要获得该产品,就必须按照市场资源让渡和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货币换产品的交易。如果权益界限不明确,权益得不到确认,那么其他人也就可能无偿的从该产品上获益。这就发生了外部效应。物质产品的权益界限相对比较明确,精神产品的权益界限比较模糊(某项发明、发现、创造、设计等)。权益不明确也表现为大家共同使用某种资源而引起的所谓共同资源问题(又称公共池塘问题,如一地区的草场资源)

③政府缺少相应的措施或措施不力。存在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力的外部制约措施,即政府缺少相应的措施或措施不力,各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造成外部效应。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