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21:1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③绩效预算:政府首先制定有关的事业计划和工程计划,再依据政府职能和施政计划制定执行计划的实施方案,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所需要指出的费用,以此来编制预算。

绩效预算的特点是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然后根据效益来衡量业绩。 ④计划-项目-预算制(PPBS):是在绩效预算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据国家确定的目标,着重按项目安排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编制的一种预算。

特点:①可以把中安排的项目和政府的中、长期计划相结合,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利于政府活动的开展。

②重视成本-效益,有利于降低各项目的费用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供政府做决策的依

据和参考。

③按项目安排预算,可以根据发展变化情况对目标计划和预算进行调整。

缺点:实施过程难度较大,缺乏科学的衡量社会投入成本与社会产出效益的标准,许多投入产出无法量化,同时许多政府部门缺乏实施这项制度的技术人员,普通人员无法胜任方案的分析工作等。

⑤零基预算制:指预算方案的安排以“零”为起点,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成本收益确定各项目支出量,然后加总确定支出总体方案的一种预算编制方式。它要求对每一个项目每年初都要进行重新评估,以达到节省开支,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

优点:没有现成的框框,不受现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约束,能够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轻重缓急确定优先项目,使预算管理工作更符合节约和效益原则。也有利于有效地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同时,它大大加强了主管部门和执行单位的责任感和成本意识。

缺点: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花费更多的管理时间;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电脑管理和应用尚未普及的情况下,采用这种复杂的程序是有一定困难的。

4如何加强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是公共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政府间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公共预算管理体制规定公共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定各级政权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的权限、财力和收支范围,正确处理公共财政分配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实现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财政监督。

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我们所讨论的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指的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狭义),主要包括公共预算组成体系、公共预算的收支划分、地方预算的权限等内容。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公共预算管理体制,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①预算编制管理:是对预算草案形成过程的管理,具体包括预算编制机构、编制程序以及编制方法等方面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公共预算草案。

②预算编制程序:发达国家的预算编制程序有两个特点,一是编制时间较长,预算有充足的编制审批时间;二是编制过程基本上是一个立法过程,程序非常严格。

③预算执行的管理:发达国家对预算执行的一般要求是确保依法律赋予的权限执行预算;要适应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高效率的管理资源和采购。发达国家在预算执行方面的预算调整、国库制度和政府采购,对我们有借鉴价值:

A预算调整。发达国家预算调整必须通过立法机关审批,对于不改变预算收支总指标的项目之间或项目内部的调整则授予政府一定的自行处置权。

B国库制度。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国库单一账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C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发达国家政府采购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竞价招标和协商原则,防止发生各种违反原则的采购行为。

④预算监督管理: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财政法或预算法等各种法律组成的完备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预算监督制度。

5论述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分税制改革 + 知识点7)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以1980年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和后来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最具代表性。

优点:每一次改革都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变革以及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地方政府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缺点: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包干体制固有的弊端日趋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积极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包干体制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封闭和盲目投资,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利于政府按市场经济规律,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更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公平竞争和均衡发展。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根据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来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2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以及事权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二、知识点归纳

1公共预算就是政府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环节。

公共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国家决算是公共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公共预算:定义、公共预算的功能(思考题 1) 公共预算也是多层次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预算。 公共预算实质上反映政府的政策意图。

公共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安排,反映了其一点时间内的政策取向。

公共预算的执行是政府对公共收入筹措和公共支出使用的过程,体现了政府对执行既定政策目标的力度,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形成的决算,反映了政府执行政策的结果。

公共预算即使政府所有政务活动的计划,同时又是政府所有政务活动的归宿。 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是国家施政的经济保障。

作用机理:会总需求量>总供给→紧缩某些预算支出→减少社会需求→缓和供求矛盾 3公共预算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

①全国性的财政预算方针政策应由中央统一制定,地方各级政权机构和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贯彻执行。(各级政府的计算和编制应采取统一的方法和程序,以便于对全国的预算收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金镝)

②统一性原则还体现在各级政府只能编制一个统一的预算,不应当以临时预算或特种预算基金的名义另立预算。

完整性原则:预算完整性要求政府的预算应包括政府的全部预算收支项目,完整的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收支活动,不允许有政府预算之外的财政资金活动。

作用:有利于政府控制调节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完善财政的分配、调节和监督职能;也便于立法机关审议批准和广大群众了解,起着一种监督和控制公共预算收支的作用。

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是全体公民利益的体现,公民对此具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用功预算各项收支的安排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以便于公众了解和监督。

年度性原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决定预算年度性的先决条件和基础。这就决定了公共预算必须具有年度性,每年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编制一次。

4公共预算的收支范围(思考题 2)

复式预算:是把国家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性质进行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收入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预算收支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

公共预算收入的范围分类(作用)

①按收入来源所在地的经济部门分类:不仅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国家提供收入的情况,还可以

32

通过预算收入反映各经济部门间的比例关系,便于国家分析研究和掌握各部门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通过收入政策来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②按预算的性质分类 ③按预算的性质分类 ③按预算收入的形式分类 ④按预算级次分类

公共预算支出的范围分类(作用) ①按支出的性质分类:

A1992年前:优点:这种分类方法设置预算科目,可以综合反映各类支出的经济性质,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活动范围和职能的概貌,便于各项支出的归口管理。缺点:不能直接反映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不便于国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也不便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分析和研究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B1992年后:优点:能够更好的体现国家的财政职能,增加分配的透明度,更好的反映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全貌。

②按支出的用途分类:优点:可以明确的反映出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有利于对各项预算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另外这类方法使预算指标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一致,便于正确安排各项支出,及时供应财政资金。

③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优点:有助于分析各部门的支出比例关系,便于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调整支出结构,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④按支出的形式分类:作用:为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有收入并有盈利的部门实行的预算资金有偿使用方式。

⑤安支出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分类。

5公共预算的结构

各国预算机构和形式多种多样的原因:

①由于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同,公共预算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②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由于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映政府活动的预算包括的业务也日趋复杂

③预算收支经常不能平衡,为了便于政府进行经济分析和适应预算经常出现赤字的状况,预算也需要采取多种形式

④西方国家政府为了应付经济周期的波动,在预算制度上相应需要采取一些新的结构和形式 主要结构形式(思考题 3)

绩效预算制与PPBS区别与联系:

联系:绩效预算制和PPBS是较好的预算制度,都是在以成本-效益为均衡支出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成效上做文章,其构想和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可取的。

区别:两者实施的范围和重点各有不同,具体地说:绩效预算的基本构想重点放在一个预算年度上,而PPBS则是把政府活动的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所包括的各项活动规划结合起来考虑,属于滚动式预算的一种类型。

两者比较,如果人员素质和技术条件都具备,在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加强预算宏观调控及管理上,PPBS比绩效预算制的构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进了一步,有些构想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

6我国现行的公共预算结构

1991年确定,1992年开始实行复式预算形式编制。

意义:复式预算制对于有效的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合理处理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构建完善的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复式预算制还有利于预算资金运行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控制举债规模,便于对债款使用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

分类:复式预算的具体模式是将各项预算收支按照来源和资金的性质,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具体情况是:

33

(1)经常性预算:是指以管理者身份取得的一般收入和用于维护政府活动的经常费用,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科学教育卫生各项事业以及用于人民生活方面的支出。

①经常性收入 ②经常性支出

(2)建设性预算:是指以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政府特定用于建设方面的某些收入和直接用于国家建设方面的支出。

①建设性收入 ②建设性支出

7我国公共预算结构的改革方向(思考题 5 补充回答)

不断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制,必须广泛借鉴先进的预算管理思想和方法,对现有预算结构进行改革。从目前看来,我国复式预算制的完善应着重向以下几个目标努力:

①面向绩效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十分重视对预算支出效益的考核,要以成本-效益为衡量支出的标准,这对监督和控制支出,提高支出效益,防止资源浪费有积极作用。

②基于项目的预算管理。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往往无法适应复杂的预算内容,甚至造成财政效率的下降和财政资源的浪费。在这种状况下,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构建基于项目的预算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③吸取零基预算的优点。按照轻重缓急确定优先项目,使预算管理工作更符合节约和效率原则,达到有效地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大大加强主管部门的预算执行单位的责任感和成本意识,另外也可以解决滚动式编制预算的程序问题。

8公共预算管理体制

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是公共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政府间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公共预算管理体制规定公共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划定各级政权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的权限、财力和收支范围,正确处理公共财政分配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实现公共财政管理和公共财政监督。

公共预算管理体制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即财力、财权、财政责任。 ①财力:是指公共财政收支能力,体现了公共财政收支的规模和数量

②财权,是指公共财政收支的决定权力合公共财政立法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权。

③公共财政责任,是指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部门担负的职责,包括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A公共财政责任是财力和财权分配的前提;财权是完成公共财政责任的保证;财力是实现财权和公共财政责任的基础。

B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公共财政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公共预算管理体制:

广义: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我们要讨论的公共预算管理体制,包括:公共预算组成体系、公共预算的收支划分、地方预算的权限等内容。

9公共预算的权限划分

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就是确定各级财政以及同级财政各管理部门之间在财政分配和管理上,各自拥有哪些权限,多大的权限,应该负责哪些事物,承担哪些责任。

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划分——按行为目标的差异性(为基础和前提)划分

行为目标的差异性——由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导致(公共需要的范围宽窄程度不同) 10公共预算的收支划分——公共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预算收支划分主要原则: ①事权和财权相一致原则

②保证中央宏观调控需要的原则 ③收支挂钩,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④保证各级政府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原则

公共预算权限划分是公共预算收入划分的重要前提:

34

政府间的公共财政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的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称为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 非对称性安排的原因/意义:P128上面 11公共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公共预算编制的依据:

①法律依据——公共预算体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基本依据,公共预算必须参照的准则

②现实依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 ③历史依据——体现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公共预算编制的程序:

①预算草案的编制 ②预算草案的核定

我国公共预算编制一般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上下集合,逐级汇总的程序。 12公共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公共预算的审批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立法机构对公共预算进行审批。

13公共预算的执行与调整——关键性环节/将公共财政计划变为现实的基本过程 公共预算的执行:

公共预算的执行包括组织预算收入、拨付预算资金、预算调整等内容 公共预算的执行分为预算收入的执行和预算支出的执行两个部分

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管理机关

国家金库——具体经办预算收入的收纳及库款出纳的机关(中央银行代理) 预算支出执行主体——各有关部门、单位 指导和监督具体执行收支预算——公共财政部门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一是由国家行政首脑领导的预算管理机构进行监督——财政监督

二是由立法机构或对立法机构负责的专门监督机构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审计监督 公共预算执行机构有三个层次:

①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公共财政部门 ②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及所属各预算单位 ③政府专门设立的预算管理机构 公共预算的调整:

就是为了弥补原定预算收支指标与预算在执行中收支的实际需要量之间的差距而对预算收支的改变。 14公共财政决算

是对一个时期内公共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也是预算程序段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预算程序的总结。从本质上讲,公共财政决算是一种事后监督。

内容:由预算执行机构编制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经审计机构审核,国家立法机构批准后即告正式决算成立。——标志着该预算年度的预算程序的结束

公共财政决算也需要经过法定程序批准

我国公共财政决算包括中央决算和地方决算两个层次 15发达国家的公共预算管理(思考题 4) 16中国的公共预算改革

中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 建国初期的统收统支管理体制 内容P135~136

意义/作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衡了预算收支稳定了物价,保证了军事上消灭残敌,经济上重点恢复的需要。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