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0:59: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 1951~1957年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 内容P136
意义/作用:实行三级管理,扩大了地方财政管理的权限,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也减少了中央繁杂的财政事务,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 20世纪5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 四 1980年预算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公共预算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从1980年起实行 特点/原则/内容P137
五 80年代的预算制度改革 1985年制度的缺陷P138
1988~1990年间,在“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的基础上,对包干办法进行改进,即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
17分税制
分税制:是指在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为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分税制的内涵与内容:
①分税——分税制的核心问题,是指税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通常是按税种或税源,讲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体系。
分税有两种形式:A完全型分税:全部税种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
B不完全型分税:在完全型分税基础上另设置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②分权:是指税收的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包括税收的立法权、税法的解释权、征管权、调整权及减免权等。
③分征:是指分别建立中央税与地方税格子独立的征收系统。中央设置国家税务局,地方设置地方税务局。
④分管: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分级预算,分别管理各自收入。
分税制的优点:分税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方面比较规范化、制度化 其他国家的分税制:A美国——完全分税制 B日本——适度分税制 18中国分税制改革(思考题 5)
真 题:
1.填空:公共预算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004
第六章 公共收入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收入,公共收入有哪些形式?
公共收入是公共财政分配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政府为履行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即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共收入也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是政府将私人部门的部分资源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
36
狭义:政府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财政收入,如税收
广义:政府取得的全部资金和实物,即狭义的公共收入加上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等。
公共收入的形式是指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具体途径,即政府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获得公共收入。公共收入的形式基本上包括以下内容:
①税收收入: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凭借法定的权力,按照特定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
②公共债务收入: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从公民、私人组织或国外举债的各项债款。公共债务收入是公共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必须偿还。因此公共债务收入实际上是对未来公共收入的一种透支或提前使用。
③国有资产收益:是国有资产通过投资、转让、租借、授权使用等途径获得的资产增值。主要包括:A国有独资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应上缴国家的利润;
B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家应分得的利息和红利;
C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家作为出资者按照出资比例应分取的红利; D国有财产与国有股权转让收入 E国有资产的租赁收入 F过偶资产的授权使用收费 G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④其他收入形式:除了上述三种,比较常见的有公共部门收费、罚没收入、政府获得的捐赠、货币创造等。
2公共税收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税收公平原则:(首要原则)就是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有两种观点:受益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福利的多少,来判断其应缴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获得福利多者应多纳税。
负担能力原则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
②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构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意味着税收应该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机制的良性运行有利,从而有利于提高经济系统的效率。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体现了对于税收成本(包括税务行政成本和纳税过程成本)方面的基本要求。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应当以最低的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入。
③税收稳定原则:是指在经济发生波动的情况下,能够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促使经济趋于稳定。具体来说通过“内在稳定器”作用和“相机抉择”作用来提高经济的稳定性。
④税收财政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当确保取得必不可少的财政收入的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税收的充分性,二是税收的弹性。(③、④金镝版)
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共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所谓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假定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品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决定。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从量税的效应主要有一下两个基本规律 1.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效应与对谁征税无关
税后均衡价格(需求方支付的价格)比税前均衡价格提高的部分就是需求方承担的税收,税收的其余部分必须由供给方向后转嫁或自行承担,也就是供给方实际得到的价格比税前均衡价格降低的部分。购买者为单位产品支付的价格永远比销售者实际得到的价格多出一个单位税额。
2.供求弹性决定了税收转嫁方式和最终归宿
37
某种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则税收负担向前转嫁的难度越大。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则税收负担越容易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向前转嫁给买方。总的来说,买卖双方在价格变化时产量的调整能力越强,越容易处于较有利的地位,可以承担较少的税负。
结论:
①在产品供给完全有弹性或需求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税收负担将全部被需求方承担;相反,如果产品供给完全无弹性或需求完全有弹性,则卖方将承担全部税负。
②对于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如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缺乏替代品的产品来说,消费者将在税收的转嫁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税收会大部分被消费者承担。反之,需求弹性较大,消费者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税收会更多的落在生产要素攻击者或销售者身上。
③如果课税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这类产品生产规模调节难度大,相应的供给弹性较小,税收难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的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由生产者自行承担。反之,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供给弹性较大,生产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的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
④短期来看,产品的供给弹性远低于需求弹性,故在短期的情况下,税负归宿有利于买方;但长期来看,供给也富有弹性,故长期税负归宿需要参考其他因素予以确定。
⑤当征收从价税时,产品价格成为决定税收额大小的一个因素,价格越高付税越多,但上文所述无关性定理仍然成立,而且供求弹性仍是决定买卖双方税收分担份额的关键因素。
(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对某一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征税行为可能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所谓一般均衡分析,就是在充分考虑到各种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等变量间都存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所有产品、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状态和特征。
表现为税收的溢出和反馈效应:对一商品征收从量税,会使其供给曲线上移,该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其替代产品的消费量(增加),因此对替代品市场产生“溢出效应”;而溢出效应的出现又会反过来对原来商品市场产生“反馈效应”,这种过程会持续进行下去,直到最后两个市场都收敛到一种新的均衡状态,这就是一般均衡过程。(+知识点14中补充)
4什么是公债收入,公债收入有哪些特点和基本功能?
公债政府是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有偿吸收资金,即发行公债。
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的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收入的特点:
①公债的发行或认购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当政府决定发行公债时,公民是否购买完全由其对公债投资价值的判断和购买能力决定。另一方面,政府发行公债所依托的是信用而不是政治权利。
②公债是有偿收入:通过发行公债取得的公共收入政府必须按期偿还,此外还要按事先约定标准支付一定数额利息。
③公债收入形式灵活:是否发行公债以及具体的发行量和发行方式,完全由政府通过对公共支出的需求状况、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分析灵活的确定。
公债收入的基本功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用公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对于经济体系的消极影响很小,只是对社会储蓄资资金流向的一种重新分配,既不会招致纳税人的不满,又不会过度的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造成无毒的通货膨胀,还可以迅速取得所需资金。
②公债还具有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是政府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调节手段之一。通过公债发行与回购,财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流通货币总量,从而实现相关调控目标。
5简述公债与政府资本性支出的关系
公债在很多情况下是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根据大型公共项目或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而发行的,而不是为了被动的弥补财政赤字。
用发行公债的方式为资本性支出开辟财源,是有其经济和理性的,这主要是基于公平和受益原则的考
38
虑。采用公债形式可在项目建设期间的税收负担不会急剧增加,而且随着公共设施的使用,受益人也可以通过纳税或缴费来偿还为项目建设而举借的债务。于是,公共设施的建设成本可以在其有效使用期限的几代受益人中分摊。
6比较规费收入与税收的异同点
定义比较:规费收入是指国家在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实施社会管理时,按国家规定向有关对象收取一定费用所形成的财政收入。
规费收入与税收都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但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①规费是对政府机构提供服务的少数人或部分人的征收;税收是对税法规定范围内纳税人的普遍征收。
②规费征收一般是为了补偿政府机关提供服务的耗费,有时规定某项规费收入就用于抵充某项行政经费支出;而税收则用于一般性财政开支,不具有专款专用性质。
③规费一般是一次缴纳而无延续性;税收则是一种经常、延续的缴纳。
④规费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政府行政机关审定;而税收的税率等规定皆需通过立法程序才能确定。 二、知识点归纳
1公共收入是国家各项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对确保公共支出,进行社会再分配,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公共经济学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
2公共收入的内涵(思考题 1) 3公共收入的原则
公共收入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把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分摊给各个社会成员来负担。——提出了公共收入的基本原则:
①受益原则: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要达到这样一种要求——即每个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成本费用的分担,要与其从公共产品中所得到的效益相联系。
受益原则是不可能被严格遵守的,因为客观上很难描述和界定每一位社会成员边际收益 ②支付能力原则:即根据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决定他所应该分摊的公共产品成本。
支付能力原则体现了这样一个好处,如果它能得到遵循,则个公共产品成本费用的分摊使社会成员的处境向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改变。
③效率原则:指公共收入的获得过程应当注重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既要考虑公共收入获得成本问题。 A 从资源配置角度——要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 从经济机制角度——要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C 从行政效率角度——要尽量降低公共收入获得的直接成本或行政成本 4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思考题 1)
是指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具体途径,即政府采用什么方式方法获得共收入。
公共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公债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规费收入和其他收入 5税收收入
税收的特定标准(固定性):税收的主体、客体和税收的比率由法律确定,时间上是连续的,数量上是有限的。
税收强制性:纳税是纳税人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纳税与否和纳税多少是不以纳税人意志而改变的,如果纳税人不履行义务就会受到相应制裁。
税收无偿性:税收作为一种社会财富的转移方式,是不对等的,纳税人不会因为多纳税而得到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国家征税后也不直接偿还给纳税人,而是通过特定渠道按一定规则进行转移支付。
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原因:
①公共产品的特性所决定:每个社会成员究竟应该分摊多少数量的公共产品成本是难以确定的,只能通过具有无偿性的特征的税收手段来筹集。
②税收是公共收入的可靠来源:税收是强制性、无偿性征收的,使得其可以及时、稳定、可靠、足额的保证公共收入。
③税收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纠正市场失灵,调节分配关系,税收
39
手段已经成为调节宏观经济,使之运行于平稳轨迹的“调节器”之一。
6公共债务收入
发行公债的动因:用来弥补现有公共财政支付能力不足或为了进行大规模的公共性专有项目建设以及国防需要等原因,动员筹集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公债的特点:①具有偿还性,而且必须基于债权人的主观意志,即公债必须符合自愿性原则;②它的作用机理在于调节宏观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同时可以增强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有利于财政政策实施;③公债依靠的是政府的信誉
注意问题:发行公债必须考虑以后年度的偿债能力以及公债的使用方向、收益率等问题 7国有资产收益(特点):
其获得是通过是市场体系完成的,从这一点上看国有资产收益与私人部门的生产要素收益没有本质区别。
8其他收入形式
公共部门收费:政府行政机关或公共事业机构为公民提供特定服务、设施设备,或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使用权而想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
罚没收入:行政机关在执法和执行行政公务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对违法者或违章者处以的罚款、罚金。作用:弥补社会损失、稳定社会秩序
对政府捐赠:某些特定支出项目来自国内外个人或组织的捐赠。
货币创造:增发货币用以弥补财政赤字,但是容易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税) 9税收收入是公共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公共财政之本
税收定义: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性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公共税收的要素:围绕三方面展开:
①向谁课税——课税主体(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是财富的转出方,税制构成的一项最基本要素。义务是缴费。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P148——纳税人与负税人
②对什么课税——课税客体(课税的目的物或目的行为)为什么课税,是税制核心要素,规定了征税范围,是确定税种的主要依据。课税客体与税源的不同P148
计税依据分类:从量计征——按财产或商品的自然数量衡量 从价计征——按价值的货币单位来衡量
③课多少税——税率(课征税额与课征对象数额之间数量关系或比例)税收负担程度和政府税收收入的多少与税率成正比。分类: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累退税率。
10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①税收原则最早由(英)威廉配第提出,“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特别强调税收的经济效果,反对重税负,主张根据税收经济效果的优劣相应决定税制结构的取舍。
②(德)攸士第 征税六大原则:自愿交纳、不得侵犯臣民合理的自由、平等课税、依法征收、降低赋税的征收费用、纳税手续简便。
③(英)亚当斯密——第一次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高度,并对其进行明确而系统的阐述 提出税收的四项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原则 ④(德)阿道夫瓦格纳——集前人税收原则理论值大成者 主张运用宝硕税收在内的一切政治权利调节社会生活。
将税收原则归纳为四大方面:财政政策原则(公共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1税收原则(思考题2) (一)税收公平原则:
定义、地位/重要性: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维系税收公平是保证征收目的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A 受益原则(该原则不能推广到所有场合,因为对公平标准的判断有很大局限性。) B 负担能力原则——关于如何测定纳税能力: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