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5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请问;好大臣在抓阄时,要想什么办法呢?(请注意,逃走是不可能的。)

案例解析:

好大臣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个办法:当第二天国王命令他抓阄的时候,他抓起一个阄来,马上把它吞了下去。结果,就能混过这一关而免于一死。

原因在哪里呢?原来,国王只知道盒子里装的一只是“生”阄,一只是“死”阄。抓阄的那天,好大臣抓起一只阄就吃了下去,吞下去的那只是什么阄呢?国王无法知道,不过他可以通过留下的另一只阄去推断。国王想,既然一只“生”“一只“死”,留下的一只是“死”,吞下去那只一定是“生”了。于是,他当然也只好拄事先的命令,让好大臣活下去了。

好大臣的这个办法,就是运用排中律而想出来的。他的具体思维过程是这样的:按照国王的决定,两只阄中一只是“生”阄,一只是“死”阄,从而,形成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它们既不可能同真(按照矛盾律的要求),也不可能同假

(按照排中律的要求)。因此,在国王心目中,这两只阄不可能都是“死”阄,其中必有一个是“生”阄。既然如此,在实际上两只阄都是“死”阄的情况下,如果吞掉一只,那么,国王自然也就只能从留下的另一只来判断被吞掉的一只了。好大臣这么作了,留下的是“死”阄.所以,在国王想来,吞下去的自然就是“生”阄无疑了。

8.鲍细霞的肖像

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富家少女鲍细霞,不仅姿容绝世,而且有非常卓越的德性。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细霞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 鲍细霞有三只匝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三句话。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细霞的肖像。鲍细霞许诺: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这三句话,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他。

现在,我们把匣子上所刻的话加以改变,作为一个逻辑问题提出来。如果金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同时,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请问;求婚者应该选择哪一个匣子呢?

案例解析:

51

《鲍细霞的肖像》和下面的《盗窃钻石的罪犯是哪个?》等题,都是属于逻辑推理题。所谓逻辑推理题,就是从给定的前提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形式,获得某种必然的结论。因此,这几道题可以从推理的角度来解。但是,如果我们能熟练地掌握矛盾律与排中律的知识,解起来就更为简便了。

在本题中,求婚者应该选择铅匣,也就是说,肖像一定在铅匣中。理由是: 金匣上

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在金匣中”。从逻辑上看,这两句话是互相矛盾的,即这两句话是表示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

排中律告诉我们: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又因为已知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三句话中的唯一的一句真话,或者是金匣上刻的话,或者是银匣上刻的话。由此可见,铅匣上刻的话只能是一句假话。而铅匣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既然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肖像就一定在此匣中了。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