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习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7:18: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5 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微生物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真菌 B.细菌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2.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B.可用细菌滤器除去 D.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弱 3.用来测量噬菌体大小的单位是: A.cm B.mm C.μm D.nm E.dm 4.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下列哪种微生物相似?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5.噬菌体所含的核酸是: A.DNA B.RNA C.DNA 和 RNA 6.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 R 质粒的细菌 E.带有 F 质粒的细菌 7.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

A.毒性噬菌体

B.溶原性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前噬菌体 E.以上都不是

8.既有溶原期又有裂解期的噬菌体是:

A.毒性噬菌体 B.前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 D.β噬菌体 E.λ噬菌体 9.噬菌体感染的特异性取决于:

A.噬菌体蛋白与宿主菌表面受体分子结构的互补性

B.其核酸组成与宿主菌是否相符 C.噬菌体的形态 D.细菌的种类 E.噬菌体的核 酸类型

10.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

A.快速繁殖 B.停止繁殖 C.产生毒素 D.基因突变 E.裂解 11.细菌的 H-O 变异属于:

A. 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鞭毛变异 D.菌落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2.BCG 是有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

A. 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抗原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菌落变异 13.S-R 变异是指细菌的:

A. 形态变异 B.结构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变异 E.菌落变异 1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A. 染色体、核糖体、前噬菌体 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 C.核质、核糖体、质粒 D 核质、质粒、转位因子 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

15.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质粒是:

A. F 质粒 B. R 质粒 C.Vi 质粒 D. Col 质粒 E. K 质粒 16.关于质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B.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 C. 可自行丢失或经理化因素处理后消除 D. 是细菌必备的结构 E. 带有遗传信息,赋予细菌某些形状特征

17.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自然发生 B. 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 C. 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 D .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 E. 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D.DNA 或 RNA E.DNA 或 RNA

E.立克次体

C.含 DNA 和正 RNA

E.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18.最先发现肺炎链球菌转化现象的科学家是:

A. Griffith B. Avery C. Luria D. Lederberg E. Delbruck 19.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称为:

+ C. F’菌 D. Hfr 菌 E. 溶原菌 A. F 菌 B. F- 菌

20.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A.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21.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染色体突变 B. R 质粒的转移 C. 转座子的转位 D. 溶原性转换 E. 插入序列的插入 22.关于耐药性质粒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子组成 B. B.RTF 与 F 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性菌毛

C. 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 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 R 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 耐药决定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23.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A. 转化 B. 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24.转化过程中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A. 通过鞭毛 B. 通过性菌毛 C. 通过噬菌体 D. 直接摄取 E. 细胞融合 25.关于转位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前噬菌体 B. 转座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C. 前噬菌体与编码某些细菌的毒素有关 D.转位因子仅存在于质粒 DNA 上 E. 转位因子能在 DNA 分子中移动

26.能将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沟通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A. 鞭毛 B.性菌毛 C.中介体 D. 核糖体 E. 普通菌毛 27.细菌的性菌毛:

A. 化学成分为多糖 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接合时的必要结构 D. 是转导时的必要结构 E.是细菌吸附于易感细胞的必要结构 28.Hfr 菌是:

A. 含有 R 质粒的细菌 B. 含有 Col 质粒的细菌 C. 染色体上整合有 F 质粒的细菌 D. 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E. 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 29.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 DNA 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A. 转导 B. 接合 C. 转化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30.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 需 R 质粒参与 B.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 C . 由毒性噬菌体介导 D. 需 F 质粒参 E. 由性菌毛介导

31.接合与原生质体融合的共同特点是:

A. 需性菌毛介导 B.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C. 需 R 质粒参与 D. 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 E. 需处于感受态

- 32.Hfr 菌与 F 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 A. R 质粒 B. 游离的 F 质粒 C. F 质粒 D. 染色体上的 F 质粒 E. 染色体基因

+ 33.F 菌与 F, 菌的主要区别是: + A. F 菌含性菌毛,F ,菌不含性菌毛

+ B. F , 菌含性菌毛,F 菌不含性菌毛

+ C. F , 质粒可含染色体基因,F 菌的 F 质粒不含染色体基因

+ - D. F 菌可与 F- 菌接合,F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

+ , - - E. F 菌能与 F 菌接合,F 菌不能与 F 菌接合

34.普遍性转导转移的基因包括:

A. 染色体及质粒上的基因 B. 质粒上的基因 C. 染色体上特定部位的基因 D. 染色体上任何部位的基因 E. 噬菌体基因 35.关于流产转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普遍性转导的形式之一 B. 外源性 DNA 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

C. 外源性 DNA 不能自身复制 D. 产生的菌落比正常菌落小得多 E. 完全转导比流产转导更多见

36.下列关于局限性转导,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又称特异性转导

B. 仅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

C. 受菌获得供菌染色体 DNA 特定部位的遗传性状 D. 转导发生在温和噬菌体的裂解期 E. 转导频率较普遍性转导高 37.溶原性转换转移的遗传物质是:

A. 细菌染色体基因 B. 噬菌体基因 C. 转座子 D. 插入序列 E. 质粒

38.白喉棒状杆菌染色体上整合β-棒状噬菌体基因后,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这种基

因转移方式属于:

A.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39.溶原性转换:

A. 由 R 质粒参与 B. 由性菌毛介导 C. 由温和噬菌体参与 D. 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E. 受菌与供菌直接融合而发生基因转换 40.溶原性转换与转导的区别是:

A. 前者参与的是温和噬菌体,后者参与的是毒性噬菌体 B. 前者转移的是噬菌体基因,后者转移的是供体菌基因 C. 前者可引起受体菌耐药性改变,而后者不能

D. 前者需供菌与受菌直接接触,后者以噬菌体为载体进行基因转移 E. 前者进行基因转移需受菌处于感受态,后者则否 41.细菌的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A. 需质粒参与 B.需处于感受态 C. 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D. 需毒性噬菌体介导 E. 需性菌毛介导 42.关于 R 质粒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含编码细菌耐药性的基因 B. 一种 R 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 C. 为接合性质粒 D. 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子组成 E. 耐药决定子上的转座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43.原生质体融合:

A. 发生于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之间 B. 是两细菌的细胞壁发生融合

C. 融合细胞的胞质混合,但无遗传物质交换 D. 细菌通过该方式传递耐药性十分常见 E. 是一种人工基因转移系统

44. 临床上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的主要措施是: A. 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 B. 少量多次使用抗生素

C. 尽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D. 长期、大量、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E. 在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5.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转移质粒基因?

A. 转化 B. 溶原性转换 C. 普遍性转导 D. 原生质体融合 E. 接合 4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测定致癌物质?

A. Aems test B. transformation test C. fluctuation test D. 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47.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

B. Hfr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主要是染色体基因

, - ’ C. F 菌与 F 菌接合,转移的是 F 质粒 + + - D. F 菌与 F 菌接合后, F 菌并不失去 F 质粒 ’ ’ E. F 菌与 F -菌接合后,F 菌失去 F 质粒

48.细菌 L 型变异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属于细菌的形态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