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3:3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 民间文学的性质

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分为:作家文学 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唯一文学。

5、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 6、民间文学作品:神话 史诗 传说 故事 歌谣

7、拉法格“民间文学是人民的灵魂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 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 8、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 口语

9、西方国家称为Folklore 苏联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日本称为口承文艺 10、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 言艺术。

二 民间文学的范围

1、民族集体创造的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传说、 民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小戏。 2、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共同性:形式上通俗易懂

差异性:A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 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以口语来创作,通俗文学是以书面创作和流传 C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群体的思想和情趣, 通俗文学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一 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1、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活动 2、民间文学类型:A原生态 B 再生态 C 新生态 3、原始形态民间文学:

A建立在劳动基础上,渗透在生活各方面的歌谣活动 B宗教活动仪式伴随的神圣叙事,称为神话 C休闲消遣故事和传说

二、中国民间文学丰富遗产

1、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则是叙事文学的源头

2、甲金文字以及《易经》卜辞里,有很好的歌谣。2500年前的中国诗歌总集《诗经》 3、公元2世纪三国时代,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

4、唐宋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本”对长篇小说的形成决定性的作用。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5、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小说、明代《三言》《二拍民间》、清代《聊斋志异》 6、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A口头文学和语言B表演艺术C民俗活动D传统手工艺 E包括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

五四运动后,西方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进中国。 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中国民间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郭沫若为会长,老舍钟敬文为副会长。 79年民间文艺研究会恢复活动,民间文学领域迅速出现繁荣景象。

第三节 民间文艺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 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

1、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 学的一门科学。

2、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 3、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但它又是 一种特殊的文艺学,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4、民俗学是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学问,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间文学和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民间文学的研究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6、民间文艺学也需要紧紧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是以口语为载体的。

7、尽管民间文艺学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可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成果,但民间文艺学毫 无疑问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 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

1、英国是最早开展研究民俗学的国家之一,率先成立民俗学会。 2、英国学者汤姆斯首先提出了Folklore 的学科名词。 3、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4、《民间故事的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西方学者常常将一个学者能否运用上述二书,看做是职业民间文艺学家的典型标志。 5、德国格林兄弟童话及神话的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6、俄国文艺学家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两个最基本能的叙事因素: “功能和行动范围”,这本书是后来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奠基之作。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间文艺学

1、中国民间文艺学的主体包括6部分:A民间文学基本原理 B民间文艺传承学 C民间 文艺分类学 D民间文学体裁学 E民间文艺美学 F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2民间文艺学2个分支:A 民间文艺学 B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方法论

第四节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A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B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其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 C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D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学知识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具有包括: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 第一节 集体性 含义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 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

1、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这就是说,民间文学由集体创作、 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广大民众所共有。

2、在创作、流传、演唱过程中形成了的口头文学的集体性,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了鲜明 的历史特征。

3、民间文学集体性的表现有3种形态: A 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

B 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C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①劳动人民往往在一定集体场合,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集体创作。[劳动歌谣——鼓舞、协调;战歌、猎歌——鼓舞士气……]

②采取集体分工方式,(有人先)编故事梗概——添枝加叶——组成韵文体唱词——配曲调——构成民间传说、故事、说唱、小戏等作品。

③群众中某个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或集中群众中断片素材及许多口头作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长篇评书《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