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广东版)必修3:第二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8:29: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1课时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

艺复兴运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南师大附中模拟)“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可推知此思想忽视法律的约束,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主张以人为中心,忽视了道德的作用,符合智者学派的思想,故选A项。 答案 A

2.(2013·湛江调研)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解析 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故选C项。 答案 C

3.(2013·江西南昌模拟)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解析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体现了德行和智慧的统一,即“知德合一”。由此,D项符合。 答案 D

4.(2013·哈师大附中期末)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解析 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A项正确。 答案 A

5.(改编题)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解析 孔子兴办私学,重视教育的教化作用。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答案 D

6.(原创题)下图展现的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边走边讨论的画面,你推测他们讨论的话题可能涉及 ( )。

①人是否应该理性思考 ②人类是否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③“人”和“有思想力的人”,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万物尺度” ④是否实施“分权与制衡”,保护雅典民主政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采用排除法,“分权与制衡”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不可能会讨论,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应选A项。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