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27 3:01: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唐睢不辱使命
唐睢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和工具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
2、学习本文对人物言行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体会秦王和唐睢两个对立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3、感受唐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国家利益面前坚持原则的立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有段名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是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真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道出了真正的英雄豪杰所具有的品格。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英雄豪杰——唐睢。 二、走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以下字音。
唐睢(jū)怫(fú)然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áng)地
休寝(jìn)缟(gǎo)素色挠(nǎo) 2、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3、指名学生读,后齐读课文。
4、学生分小组学习,疏通文句,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重点字词归类
1、通假字:秦王不说——悦(高兴)轻寡人与——欤(吗)
故不错意也——措(放置)仓鹰击于殿上——苍(雄健)
2、古今异义:
大王加意(给予——增加)虽然(虽然这样——表转折联词)
岂直五百里哉(仅仅——与“曲”相对)以头抢地(撞——抢夺)
长跪而谢之(道歉——感谢)徒以有先生(仅仅——白白地)
3、一词多义: 使虽
徒与
五、研读赏析
1、课文叙写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如何?
2、唐睢和秦王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斗争?唐睢是怎样一步步驳斥秦王的?
3、面对唐睢的严厉反击,秦王有何反映?这对刻画唐睢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4、请用一句话概括唐睢和秦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5、学生齐读文后思考: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说明。 ——夸张、排比、对偶,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有的说明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六、感悟启迪
唐睢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的精神,在他与秦王的较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谈谈他的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七、拓展练习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送给)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