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网上试卷答案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1:22: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5、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BC ) A社会主义不需要纲领了 B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只要经验了

2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AC ) A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有限的范围有绝对意义 B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真理必然变成谬误

27、孙中山先生指出: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表明( AC )

A知行相互促进 B知先行后 C知行不可分割 D知难行易

28、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BD ) A人类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C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D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29、人类实践活动总是受( AB )的制约。

A真理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平原则 30、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在于( BC ) A前者侧重于主观性,后者侧重主体性 B前者侧重于客体性,后者侧重于主体性

C前者说明人的活动的客观制约性,后者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31、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AD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价值尺度决定真理尺度 C真理尺度决定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的形成和实现以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 32、价值的主体性意味着( BD )

A价值关系的形成以客体的性能为主导因素 B价值关系的形成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因素 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同客体之间的创造关系 33、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AB )

A主体的需要是客观性 B客体的性质和属性是客观性

21

C真理的客观性 D实践的客观性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D )

A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是唯一的 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 C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和多维性 D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具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35、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D ) A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 B马克思主义包含任何革命的策略

C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D制定正确的策略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36、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永恒真理 C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终极真理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37、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 BC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真理 B坚持一般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C坚持实事求是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真理 3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D )

A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B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世界就是为了解释世界 D改造世界必先认识世界 39、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BD ) A必然 B必然王国 C自由 D自由王国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的特点是( AB ) A反映具有客观性 B反映具有创造性 C反映具有价值性 D反映具有真理性 41、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你( AC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点

42、人的认识任务,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发现所谓的( AB )

A永恒真理 B终极真理 C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

43、人的认识任务,就在于不断克服( AB )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主观与客观 B认识和实践 C真理与谬误 D真理与价值

44、人的认识任务,就在于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 AB ) 的统一。

A具体 B历史 C绝对 D相对

45、真理的客观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 AC )

22

A唯物主义立场 B辩证立场 C一元论 D多元论 46、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AB )

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生产劳动 D阶级斗争 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D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贯穿人类认识过程的最基本的关系。D 3、实践的主体都是人,人都是实践的主体。C

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意味着每个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认识。C 5、“庸俗唯物论”除外,所有的唯物论者都是反映论者。D

6、只注重感性认识不重视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容易陷入教条主义。C 7、只重视理性认识忽视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容易陷入经验主义。C 8、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比第二次飞跃更有意义。C 9、真理的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客观的。C

10、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对一定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因人而异的。C 11、有的真理是绝对的,有的真理是相对的。C 12、有用就是真理。C

13、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同的人定能找到共识。D 14、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15、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形式,是加工产生理性认识的原材料。D 16、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C 17、人类的全部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 18、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D 19、反映的客观性决定了反映的摹写性。(C) 20、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D)

21、任何真理都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无条件的。(D) 22、真理的绝对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C

23、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评价性认识.C

24、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的作用。D 25、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D

26、一种认识只要是真理,就会或迟或早地显示出自身的价值。D84

27、实现价值是追求真理的目的,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D84 28、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依据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D 29、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30、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C

31、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物质与意识的矛盾。(主观与客观)C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23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C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5、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B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C

A.地理环境 B.人口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的关系问题 A.思维与存在 B.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8、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D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的( B )决定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思想属性 D.血缘 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 D ) A.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 B.社会发展历史就是自然发展历史 C.社会发展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历史过程

D.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相似,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1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A ) A.重要动力 B.基本动力 C.直接动力 D.次要动力

12、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共同体是( A ) A. 氏族 B. 部落 C. 家庭 D. 民族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变换过程 D.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二个方面

24

1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C )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因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区别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15、区分国家性质的根据是 ( D ) A.人口多少和领土大小 B. 政体

C.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 D. 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1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B )

A.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1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D )

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转变 B.社会主义革经济制度的根本转变 C.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8、“社会发展既具有合规律性,又具有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种看法是( 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19、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B ) A.劳动工具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形式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1、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环境中,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这说明( A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

B.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只要发生变化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B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劳动发展史 C.生产关系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兴衰史

23、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不存在的斗争是( D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2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C ) A同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