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二十五讲 内科不寐 (2)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7:29: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首 页

编号:29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称 章节名称 针灸学 苏菲娜 专 业 计划时数 助教 中医医疗 2学时 班 级 专业层次 编写时间 使用时间 本科 第七章 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不寐---哮喘) 1、熟悉掌握不寐、心悸重点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教学目的 与要求 2、了解感冒、咳嗽、哮喘一般病症的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为不寐、心悸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 2、难点为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1、 重点讲授不寐、心悸重点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教学内容 更新情况 2、了解感冒、咳嗽、哮喘一般病症的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熟悉其针灸治疗。 3、重点病证结合临床病例讲授 教学方法 与 组织安排 课堂讲授为主。1、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3—5分钟;2、对不寐、心悸等病症概念、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60分钟左右;3、对感冒、咳嗽、哮喘病症概念、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20分钟;4、小结3—5分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 基本教材 《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经指南》《针灸问对》《中和参考书 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针灸临床杂志》 集体备课 教研室 审查意见 同意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胁痛、痹证、痿证、痫证、癫狂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 2、胁痛、痹证、痿证、痫证、癫狂的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胁痛、痹证、痿证、痫证、癫狂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法、处方、方义及随症配穴。

不 寐

不寐(inSOIEmia)通常称为\失眠\、\不得卧\等,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mumsism),认为是由于长期过度的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等,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致。 【病因病机】

本证与饮食、情志、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情志不遂,肝阳扰动;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惊恐、房劳伤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炽,心肾不交;体质虚弱,心胆气虚;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上述因素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心神失于濡养、温照,心神不安,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于平衡,而出现不寐。 【辨证】

主症 经常不易入睡,或寐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

兼情志波动,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舌红,脉弦,为肝阳上扰;心悸健忘, 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差倦怠,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心肾不交;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为心胆气虚;脘闷噫气,暧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为脾胃不和。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调理跷脉,安神利眠。 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 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 安眠

配穴 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

操作 神门、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对于较重的不寐患者,四神聪可留针过夜;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脑为元神之府,印堂可调理脑神,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四神聪、安眠穴镇静安神。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相通。阴、阳跷脉主睡眠,若阳跷脉功能亢盛则失眠,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皮质下 心 肾 肝 神门 耳背心。毫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2)皮肤针法 自项至腰部督脉和足太阳经背部第1侧线,用梅花针自上而下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3)电针法 选四神聪、太阳,接通电针仪,用较低频率,每次刺激30分钟。 (4)拔罐法 自项至腰部足太阳经背部侧线,用火罐自上而下行走罐,以背部潮红为度。 【按语】

1.针灸治疗不寐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2.由其他疾病引起不寐者,应同时治疗其原发病。

心 悸

心悸(pdpiM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本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本证的发生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辨证]

主症:自觉心跳心慌,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甚则不能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