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25: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课 用线作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线。
2.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线联想到绘画中的线,从而来再认识绘画中线的美。
方法与过程:运用各种想象线条作画来开拓学生用线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线的情感;线的生命力和线独特的艺术魅力;培
养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线在中国绘画中的独特表现方法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开拓绘画中线的表现方法。
五、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宣纸、毛笔。 学具: 毛笔、颜料。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启发式教学和谈话并进形式,导入新课。
说明:谈话法是教师引导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活跃课堂气氛;可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下接受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无障碍条件下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设计的教学模式,来寻找身边的各类用线,感悟线的实用价值和线的艺术生命力。 1、认识生活中的线。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如升旗的旗杆和用线;衣服上格子的图案用线;体育课跳绳用线;中国结编结用线;家用电器上的电线、马路上的斑马线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体会,在自我感悟中体验线的无处不在。 2、认识线的实用价值。
给学生一个话题: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线……我该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线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1
引导学生对线的存在产生强烈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绘画中线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 感悟中国人物绘画中的用线魅力。
说明:绘画中的线是变化无常的,其中中国绘画的线是最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
魅力的。它讲究美学;讲究内涵;更讲究表现力。教学过程中教师 通过中国绘画中的线条欣赏和学生审美需要,运用讨论、叙事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中国绘画中用线的兴趣、发现、认识与提高,同时让学生的兴趣能更深层次的展现与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和探索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1、用故事形式讲解“十八描和吴道子”、教师用自己丰富的语言来展示故事内涵,让学生从中悟到中国绘画用线的价值和线的艺术感染力。
2、线条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出示图片比较,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线条。
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以线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素有“十八描”之称。“十八描”是指对不同线条的称谓。如:蚯蚓纹,它的纹路像蚯蚓般弯弯曲曲的;行云流水纹,它的纹路如云彩的飘动河水的细流般飘逸、细长。在绘画中通过“十八描”这样不同的线来描绘的。
3、出示《八十七神仙卷》,让学生欣赏,请学生谈感受,师生结合故事(“吴道子和《八十七神仙图》”、“《八十七神仙图》和徐悲鸿”)展开讨论。 教师小节:《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宋代宗教题材的绘画。因画有87个神仙人物而得名。画幅上画有五方帝君中的3个帝君、7名武装神将、10名男神仙和67名仙女。这幅作品线条流畅优美,有很强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作者用浓墨线勾勒人物和器具并在头发冠饰处施以墨染,配以淡墨线勾画云彩,形成色调上的节奏变化,画面虽未着色,却有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感觉。线条在这里不仅塑造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视觉效果,而且在疏密组合、长短搭配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三) 体验线的表情和情感
说明:线是人们认识的结果,它与人们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通的规律。因此,中国绘画的用线是画家修养、性格、情趣等综合展现,在画面上产生特有的效果,让读者在欣赏中感悟中国绘画特有的用线魅力和特有的美感。线的转折显刚,流畅见柔,疏中有密,密中透风,会让人产生丰富的情感,从而大大提升了中国绘画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艺术价值。这里可以结合图片欣赏让学生画一画,使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到中国绘画线条所容纳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快慢,使线条富有了生命力,让中国绘画中的线产生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联想感悟能力和实践参与能力。体会线条和表达画家情感的内在联系。 1、伴随着音乐感受一下优秀作品中线的魅力,和画家进行情感交流。 2、鼓励学生画一画,看谁的线条更具魅力。
3、教师小节:绘画中的线,生存在画家的作品之中,更生存在画家的心目中,使画家对物象认识和感受的不同,概括提练的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线条语言,而线条语言也就成了每一个画家的绘画符号,使他们的作品能有更强的艺术个性。
(四) 我的线条我作主。
说明:感悟中国绘画用线的趣意,运用到如今时尚的动漫画中,让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通过线条而产生共鸣,从而来加强线的表现力,让学生运用中国绘画的线来表现时尚动漫。
多媒体图片:动漫《樱桃小丸子》和《神探柯南》
1、让学生对动漫画的线条作出自己的评价。 2、学生尝试用中国绘画的线来表现时尚动漫。
七、 教学评价
说明:本堂课的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知识的探求欲望,鼓舞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激发他们在作品中充分运用线来展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