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期检测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2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 期 检 查 表

项目类别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划完成时间 2009年12月 课题主持人 马 式 先 电 话 (办)0514-88425655(手机)13852520911 电子信箱 mashixian@163.com 所在单位 ( 盖 章 ) 邮 编 225819 填表日期 2009年04月

课题研究概要(不少于6000字,可另加附页) 1.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3.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 1、目标定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新型的创造性人才,应具有更多的批判性思想和创造性思维。今后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及协调信息的交流能力。 培养这种能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人才是信息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严峻要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其受益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许多学校都相继建成校园网及多媒体教室,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逐渐成为日常教学的常规手段之一。这种运作模式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研究的落脚点扎根课堂。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实际的反思,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讲解法”、 “填鸭式”,淡化探索过程而高举应试教育旗帜。由教师主宰一切,从根本上就扼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滋生的创造性火花。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学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能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创设情景、激趣求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同时,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课堂教学效果,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也呈现出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同时,丰富学校学科教学资料库,构建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2、背景分析 (1)形势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基础教育正在着力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新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快捷、高效、信息量大等优势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我们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2)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学校。百年老校如何提升办学品位,扩大学校知名度,自然是摆在我校所有老师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在“十五”期间,我校即提出了“名人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品牌铸校”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已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十一五”期间,只有提出更高的办学目标,创出精品,学校才能取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我们选取本课题的研究,依靠我校传统的教育科研优势来丰富、完善和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3、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狠抓落实:首先,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由校长带队,成立了强势的领导班子,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努力做到目标、要求、管理和考评的落实到位,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其次,抓过程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情况的系列调研活动,要求实施过程必须做到 “十有”,即:“有完全的课题立项材料、有阶段性研究计划、有活动记录、有大事记、有理论学习资料、有完整的原始资料积累、有阶段性研究报告、有论文集、有优秀设计、有课件集”。同时,还设立教科研奖励,由教科室对教师教研方面进行考核,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前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动员和鼓励教师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教育科研。 (2)提高硬件设施建设: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资,积极筹措资金、充实有关设备。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投入数十万元资金,购买了150余台电脑,建成两个学生电脑教室和一个老师电子备课室,实现了电脑进办公室的目标。同时,我们还购买了高档的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学校完成了“校园网”工程,引入了宽带网络,所有计算机全部接入互联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利用每周二业务学习的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提高,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成果。每学期召开2至3次专题讲座,每月向教师推荐一节示范课录像。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坚持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及教学后记,课题组定期对教师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这种持之以恒的理论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确保软件及电教资料到位:在课题研究中,为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丰富了有关课题方面的图书和音像资料,购置了相当数量的现代技术软件,不断加大素材库的建设、增加多种相关教学资料,例如《学校教育资源库》、《K12资源》等。目前我校教育教学软件资料丰富齐全,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为师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4)加强校本课程常规管理:本课题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排进课表,检审教案;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修人名单报教导处备查,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确保课题的正常运作。教师备课管理由教科室负责检查与指导。另外,本课题的常规管理的各项实况作及时通报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推进本课题进入规范化。 (5)作好总结:每学期在课题组内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工作,提交一份学习材料、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提交一份教学设计及提供相关的记录分析。 4、预期目标 总目标 1、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摆正教师、教材、学生、媒体的位置,优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构建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操作模式,改革并完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不仅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具有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创新品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水平,培养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能力并取得一定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学科教师队伍; 4、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有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多媒体课件及丰富相应学科的教学资源库; 5、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学习模式,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氛围环境。 年度目标以及研究成果 2006.04~2007.04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组织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更新教育思想,针对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充实完善硬件设备,做好实施研究的一切准备工作。 2007.05~2008.05 2007年05月至2007年12月为第一阶段。 实验班开始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检测、边总结,边调整方案的实验方法,初步形成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软件,且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和有一定价值的论文。 2008年01月至2008年05月为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形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使教学模式更趋于合理、科学,通过实施、检测、分析、归纳、推理,形成结论,设计制作信息环境下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软件,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 2008.06~2009.04 对本课题研究的实验效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并对实验结果作全面检测、分析、整理、归纳,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二)初步的研究理论成果 ①《小学语文“和谐”教学模式》; ②论文《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附 ①:《小学语文“和谐”教学模式》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使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实验中,课题组成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编制多媒体课件,落实和谐教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模式分为三个方面、八个环节: A、活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a、化远为近,优化过程 阅读教学中紧扣文中的重点段和中心词,运用多媒体,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缩短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正确感知教材内容。 b、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借助形声结合,变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实现从形象的感知到理性的顿悟。 c、化文为图,巧解难点 根据课文设计图片,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B、妙用多媒体,发展学生智能 a、视听结合,发展语言思维 教学中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让学生沉浸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在脑海中奔涌出美的语句。 b、提供凭借,培养自主能力 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合理想象,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帮助学生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C、巧用多媒体,陶冶情操 a、动手演示,品悟内容 常识性的课文,可运用动态的课件,结合演示和讲解,感悟教材。 b、再现生活,情感体验 利用视听工具,创设立体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意境和形象,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c、丰富情感,陶冶心灵 通过电教模拟直观,激发想象,受到教育,产生情感共鸣,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 附②:论文——《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举措。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