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论文线路旅游论文:四川茶马古道路网系统及其文化与旅游价值探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3:41: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茶马古道论文线路旅游论文:四川茶马古道路网系统及其文

化与旅游价值探讨

〔摘要〕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我国西部连接汉藏等民族地区的综合性路网系统。川西地区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的发祥地和茶叶主要输出地,四川境内的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为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保存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众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自然生态复杂多样,是极为珍贵的线路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深入挖掘并利用好四川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茶马古道线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川西高原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线路旅游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唐宋以来历元明清至近现代,中国西部连接内地汉区与藏区等民族地区的重要商贸经济通道,主要由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滇藏道、甘青藏道五条主干道和众多的支干道、支道、连接小道构成,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道路网络系统。川西地区是历史上茶马贸易主要的茶叶生产加工地,茶马古道最重要的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皆由这里出发通往各地。至今,四川茶马古道沿线仍保存着丰富的文物遗存,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其主要穿越区川西高原为我国高品位旅游资

源的富集区。鉴于以往对茶马古道的研究多关注于明清时期的川藏道和滇藏道,而对四川茶马古道普遍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四川茶马古道资源的价值认识和利用明显不足,本文特对四川茶马古道的路网系统及其资源价值进行梳理和探讨,以促进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沿线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四川茶马古道的路网系统

四川的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由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三条主干道及众多支干道、支道和小道组成,至今保存完好。兹根据文献记载、文物考古资料,并结合实地调研,梳理如下:

(一) 川甘青道

由今都江堰市出发,沿岷江河谷而上,主干道纵贯岷山山脉通往甘肃、青海。主干道至汶川县城威州镇分为二道,北上至茂县(茂州)、松潘县(松州),又分为东西二路:西路松洮路在唐代为川茶输藏的茶马古道干道,由松潘西北出黄胜关,沿今若尔盖县东部包座河谷北上至甘肃境内,经迭部县(叠州)至临潭县(洮州),或向西进入青海草原,或北上接通往吐谷浑、吐蕃的唐蕃古道。东路松扶路由松潘北上翻甘松岭(弓杠岭)至九寨沟县(扶州),再分二路:往东至甘肃文县(文州)、武都(武州)、成县(成州),向西北至甘肃舟曲西境(宕州)、岷县(岷州)。此条纵贯岷山山

脉的茶马古道干道,即先秦时期著名古道“岷山道”、汉唐时期将成都丝绸输往北方“丝绸之路”的“河南道”,唐宋时期为西山道干道,为川茶输入藏区的主要通道。明清时期,分边茶为西路茶和南路茶,此道为西路茶干道“松茂道”。

唐宋时期此条干道在四川境内主要有“西山南道”和“西山北道”二条支干道。其中,“西山南道”(明清称“威保大路”)由汶川城西出沿杂谷河西进,经理县杂谷脑(唐代维州,后为吐蕃占领改称“无忧城”)西入今大渡河上游梭磨河流域,再西入今甘孜州或北上至青海草原。“西山北道”自茂县北沿黑水河西进,过今黑水县入红原草地,再南下刷经寺入梭磨河流域,或北上青海草原。在“西山南道”和“西山北道”之间,有多条南北连接支道,如沿汶川县西部龙溪沟北上至茂县三龙、沿理县中部孟董沟北上至黑水县城,或经茂县西部维城至黑水县维古乡的道路等。此外,明清时期还有一条支干道“小西路”,由都江堰市出发,沿岷江北岸西进,经汶川县漩口、水磨、三江,穿越今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下的日隆镇至小金县城。

唐宋至明清时期,今川西绵阳市、德阳市等地生产的大量边茶主要由东大路、小东路输往茂州、松潘。东大路由石泉县(今北川县)西进沿土门河谷至茂州,小东路自江油经平武沿涪江上游至松潘。宋代在西北地区的茶马贸易,因松潘为吐蕃所据,大量茶叶亦由川陕道的剑门蜀道转运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