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

解析版)

【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全面,在地球运动部分的考查比2011年的难度和分值都增加了,总体难度还是适宜。选择题部分,以考查自然地理部分为主,有7道题,考查人文地理部分只有4道,1-2题和8-9题,命题抓住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综合题以我国南疆地区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来命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在第39题命题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进行综合命题,知识面跨度大,难度也相对较大。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四个国家人口和图中煤炭消费量,可以推出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很容易找到答案。

2.借助图示资料四国的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以得到各国煤炭的缺口,既而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能源不仅是煤炭,还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其它能源,单位GDP能耗和能源进出口量是没法推算,碳排放量除了煤炭燃烧排放,还包括化石能源的排放。 【考点定位】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1

3000 2500

年净径流量

净径流量、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 年净输沙量

2500 2000

2000 1500 1000

年净径流量/亿m 1500

1000 500 0 1970

500

0 -500 2000

1975 1980

1985 年份

1990 1995

图2

3.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4、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5.1983年以来 ,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答案】3.A 4.B 5.B 【解析】

3.根据图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曲线同步变化相似性,可知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1970~1976年。

4.根据图中年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1500亿立方米,可知该支流流量较大,则该支流流入最可能是长江。

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支流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兴建水库拦截一部分泥沙,建设用沙量增加和连续干旱对该支流出口处年净输沙量没有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则可能增加年净输沙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特点和原因。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 ,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 ,西北 D.东南,西北

年净输沙量/万t 2

3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8-9题。

甲 人口密度/人/km2

乙 800 500 300 100 20

图3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