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5:0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 填空题
1. ( 事务 )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
(隔离性)、(持续性)四个特性。
2. ( 数据库 )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组织的
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3.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4.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5.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与具体的DBMS密切相关。
6. DBMS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7. E-R图一般在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阶段使用。 8. RDMBS查询处理可分为(查询分析)、查询检查、(查询优化)和查询执行四个阶段。 9. SQL Server具有两种身份验证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混合)身份验证模式。 10. 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主语言的单记录处理方式之间用(游标)来协调。 11. SQL的触发事件有三类:(UPDATE)、(DELETE)和(INSERT)。 12. SQL的授权语句中的关键字PUBLIC表示(全体用户)。 13. SQL中的安全性机制,主要有两个:(视图)和(授权)。 14. S封锁增加了并发度,但缺点是(容易发生死锁)。 15. T-SQL语言中,局部变量由用户定义和维护,名称以(@)开头;全局变量由系统定义和维护,名称以(@@)
开头。
16. 按所使用的数据模型来分,数据库可分为(层次)、(关系)和(网状)三种类型。 17. 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8. 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方法为(E-R图),基本图素包括(实体)、(属性)和(联系)。习惯上实体用(矩形)
表示,实体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
19. 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20. 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机制,其类型有(共享锁)和(排它锁)两种。 21. 层次、网状的DML属于(过程性)语言,而关系型DML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22. 层次模型中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之间的联系是(1:N)联系。
23. 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变,而由DBMS处理这种改变。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4.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可相应修改(模式/内模式映像),从而保持模式不变。
25. 对数据对象施加封锁,可能会引起活锁和死锁问题。预防死锁通常有(一次封锁法)和(顺序封锁法)两种
方法。
26. 对于非规范化的模式,经过(将每一个分量化分为不可分的数据项)转变为1NF,将1NF经过(消除每一
个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转变为2NF,将2NF经过( 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转变为3NF。
27. 对于数据库系统,负责定义数据库内容,决定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及安全授权等工作的是(数据库管理员)。 28. 多个事物在某个调度下的执行是正确的,是能保证数据库一致性的,当且仅当该调度是(可串行化的)。 29. 封锁能避免错误的发生,但会引起(活锁和死锁)问题。
30. 根据数据模型的应用目的不同,数据模型可分为(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31. 关系R和S做外连接,结果中只有R的属性存在Null值,则该连接属于(右外)连接。 32. 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33. 关系代数表达式优化的启发式规则有:尽早地执行(选择)和投影操作,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 34. 关系规范化的目的是(控制冗余,避免插入和删除异常,从而增强数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5. 关系规范中的删除操作异常是指(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插入操作异常是指(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36. 关系模式的操作异常问题往往是由(数据冗余)引起的。 37. 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必定是(1NF)。
38. 关系模式中R的属性全部是主属性,则R的最高范式必定是( 3NF)。
- 1 -
39. 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至少是(1NF)。
40.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插入、删除和数据冗余)问题而引入的。
41. 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每一
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42. 候选关键字中的属性称为( 主属性)。 43. 恢复的基本原则是(冗余)。要使数据库具有可恢复性,在平时要做好两件事:(转储(备份))和(记’日
志’)。
44. 假定一个E-R图包含有A实体和B实体,并且从A到B存在着1:N的联系,则转换成关系模式后,右以
包含有(1或2 )个关系模式。
45. 假定一个E-R图包含有A实体和B实体,并且从A到B存在着M:N的联系,则转换成关系模型后,包
含有( 3 )个关系模式。
46. 就方法的特点而言,需求分析阶段通常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分析方法;概念设计阶段通常采用(自
底向上逐步总和)的设计方法。
47. 两段式封锁是可串行化的(充分)条件。
48. 描述概念模型常用的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
49. 判断一个并发调度是否正确,可以用(可串行化)概念来解决。 50. 如果Y?X?U,则X→Y 成立。这条推理规则称为(自反律)。
51. 如果对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不加以控制,则会带来四类问题:(丢失更新)、(读’脏数据’)和(不可重复读)。 52. 若关系为1NF,且它的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或不部分函依赖于)码,则该关糸为2NF。 53.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其他事务只能对数据A再加( S )锁,不能加(X )锁,直到事
务T释放A上的锁。
54. 若事物T对数据R已经加了X锁,则其他事物对数据R(不能加任何锁)。
55. 设F为关系模式R的函数依赖集,若对F中每个非平凡的FD:X→Y,都有X是R的(超码),则称R为
(BCNF)模式。
56. 设计概念结构时,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 分类)、( 聚集)和(概括 )。
57. 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称为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关系规范化理论)。 58.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59.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1:1),(1:m)和(m:n) 60. 事务的执行次序称为(调度)。
61. 事物的所有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这是事务的(原子)特性。 62. 数据独立性又可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63.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64. 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数据冗余度小,易扩充、统一管理和
控制)。
65.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66.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的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
盖所用的数据集合)。
67.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
维护等4个方面。
68.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数据操纵功能) 69.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性)。 70. 数据库技术中采取分级方法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
独立性)。
71.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储存和应用的(数据的集合),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
统叫(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数据库系统)。
72.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 2 -
73.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74.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 模式)、(外模式)、( 内模式)三级构成的。 75.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共享),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剩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76.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77. 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故障。故障主要有(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
毒四类。
78. 数据库系统中,系统故障通常称为( 软故障 ),介质故障称为( 硬故障 )。
79.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生成的文档是(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80. 数据流图是数据库系统设计过程中(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 81.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条件)。 82. 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三部分组成的 83.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84. 为了使程序员编程时既可以使用数据库语言又可使用常规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系统需要把数据库语言嵌
入到(宿主语言)中
85. 现实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是数据,这一过程要经历三个领域,依次是(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
86. 现实世界进行第一层抽象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称为(数据)模
型。
87. 消除了部分函数依赖的1NF的关系模式,必定是( 2NF)。
88. 消除了非主属性对侯选键传递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3NF)模式。 89. 消除了非主属性对侯选键局部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2NF)模式。 90. 消除了每一属性对侯选键传递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BCNF)模式。 91. 信息处理的方式而言,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设计)处于主导地位,(数据)只起着服从程序设计需要的作
用;而在数据库方式下,(数据)占据了中心位置。
92. 由初步E-R图构成基本E-R图,其主要任务是(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93. 由分E-R图生成初步E-R图,其主要任务是(消除属性冲突)、(消除结构冲突)和(消除命名冲突)。 94. 在SQL语言中,为了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了对数据的存取进行控制的语句,对用户授权使用(GRANT)
语句,收回所授的权限使用(REVOKE)语句。 95. 在登录日志文件时,应该先(登录日志文件),后(更新数据库)。 96. 在登录日志文件时,应该先登录(日志文件),后(更新数据库)。
97. 在关系A(S,SN,D)和B(D,CN,NM)中,A的主键是S,B的主键是D,则D在A中称为(外码)。 98. 在关系代数中,θ连接是由(笛卡尔积)和(选择)运算组合而成的。
99. 在关系模式R中,若其函数依赖集中所有候选键都是决定因素,则R最高范式是(4NF)。
100. 在关系模型中,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码,则在R的任何元组中,属性A的取值都不允许为空,这种
约束称为(实体完整性)规则。
101.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使每个关系达到3NF,这是(逻辑设计阶段)阶段完成的。
102. 在关系数据库中,当关系的类型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这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03. 在数据抽象中,概括层次表示(是一个(is subset of))联系,聚集层次表示(是一部分(is part of))
联系。
104.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
中,数据的独立性是(数据库系统)阶段实现的。
105.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的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模式) 106.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中,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象(模式/内模式),实现了数据库的(物理)
独立性。
107. 在数据库技术中,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仍然是C—类高级语言,这些语言被称为(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Host Language))语言。
108. 在数据库设计的4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设计内容。’在哪些表、在哪些属性上、建什么样的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