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2:5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 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 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 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
○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联系我所学的专业—土木工程,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很明显的。现代土木工程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兴建。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这以雄辩的科学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的性质,各个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联系的,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土木工程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
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土木建筑的一个房屋建筑就可以看出,从地基到基础,从基础到地下结构,从地下结构到地上结构,再从柱子到梁,到板,到屋顶,每个要素之间,要素和整体之间都是有关系的不是分割的独立的,所以在土木建筑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的话有可能就不能进行竣工验收,所以我们应当遵循这个规律而不能违背,这样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自然系统的辩证关系中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在房屋建筑中的体现为: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满足各种预期的功能要求,并且要经济合理。从自然观的整体性体现出建筑结构中的任何问题都不能出现,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虽然有层次结构但是基础的决定最终的,所以越是基础的我们应当越要重视。建筑的设计会影响到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方案的选择就会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进度的改变就会影响到造价,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
由上可知自然辨证法在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2.试分析所学专业或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观念,并分析其自然观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答: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自然观的含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我所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用自然观来分析解决土木工程问题将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徐匡迪院士说:“工程需要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将自然观理念应用到工程领域已经得到部分工程界人士的认同。
自然观在土木工程的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大致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 ○系统自然观对土木工程实际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性: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部分的总体,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确定功能的整体谓之“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土木建筑的一个房屋建筑就可
以看出,从地基到基础,从基础到地下结构,从地下结构到地上结构,再从柱子到梁,到板,到屋顶,每个要素之间,要素和整体之间都是有关系的不是分割的独立的,所以在土木建筑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的话有可能就不能进行竣工验收,所以我们应当遵循这个规律而不能违背,这样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自然系统的辩证关系中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在房屋建筑中的体现为: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满足各种预期的功能要求,并且要经济合理。
○生态自然观对土木工程新材料研究方向的影响: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建筑中的粘土砖问题粘土砖最古老的状态是实心粘土砖。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从陕西秦始皇陵到北京明清长城,它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建筑文明史。但是,烧制实心粘土砖的原材料来自可耕地,据资料显示,我国烧制粘土砖每年损毁的良田达70万亩。除了破坏耕地外,实心粘土砖的另一危害是大量消耗能源。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每烧一立方米的实心粘土砖需要耗费120公斤的煤。烧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严重污染环境。由于实心粘土砖的危害如此之大,国务院在2003年开始“禁实”,就是禁止传统的实心粘土砖的生产。随之出现了一种过渡产品,称为“粘土烧结多孔砖”,它在粘土中加入了粉煤灰,经过坯料制备、真空挤出成型、干燥、焙烧制成的砖,通俗点讲就是在原来的实心砖上压了很多孔洞,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减少粘土的使用量。粘土烧结多孔砖作为过渡产品,最终的目的是为完全不使用粘土作原料的更新一代的产生作准备。
○生态自然观指导土木工程的持续发展研究:土木工程是一个比较大、复杂的行业,它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公路、铁路、隧道、桥梁、水利工程、特种结构等。在如此庞大的行业前制定一套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线路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将其分解细化,再针对每一小部分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笔者认为,无论是建筑,还是其他土木工程,无非包括三个部分:工程设计阶段;施工管理阶段;拆除阶段。所以要实行土木工
程的可持续发展,就分别针对此三个阶段制定相应的规划便可。只有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使以后的工程摆脱传统比较耗能的建设技术、材料等,多应用一些节能、省资源的技术和材料;最后要优化管理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观。
土木工程极其复杂,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应当从宏观上把握处理,适于东方哲学思想; 土木中的对象和主体是转化与相通的;土木是一个流动变化的系统,其应力变形与土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是耦合的;没有理论,土木工程不能成为科学;土木工程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观对于当今人类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指导我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真正把握科学的核心和灵魂。
3.联系所学专业学科中的实例,试分析系统的基本特点。
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下面结合我所学的专业—土木工程来分析一下系统的基本特点。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自然界的物质系统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的。我所学的土木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并不是封闭的,它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正如我们建造一栋商品楼,我们需要进行前期的测量勘测,需要对当地的房源需求量进行调研。
○动态性。动态性是指自然系统都有物流,能量,信息不断地流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生产,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任何一个项目在正式动工之前都要进行详细地预算,而预算并不代表实际,在整个施工的进程中根据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土木工程中,整体性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要建造一栋商品楼,它需要混凝土与钢筋的合理搭配,需要承重墙和填充墙的合理布置,等等。
○层次性。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
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土木工程中是有层次结构,设计会影响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方案的选择就会影响施工进度,施工进度的改变就会影响到造价,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上部结构都是在其下面的结构为基础的情况下建造起来的。
4.举例说明新技术目标与旧技术形态功能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社会需求是所有技术发展的起点,但有时尽管有某种社会需求,但并不一定产生某种技术发明,更不一定会生产出满足这种需要的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需求都要转化为现实的技术目的,进而创造满足这种目的的技术条件,才可能有现实的技术活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虽然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例如,蒸汽动力的情况就是如此。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古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但是,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不过,在英国,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但是人们发现这样的效率很低,并且人、畜在工作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人们就有了新的技术目标,渴求一种新的高效率的动力的诞生,而这当中的作为动力的人力或畜力就是旧技术形态,正是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的逐渐演化促使了新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的出现,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一般地说,技术目标表现为由技术的性能指标、经济与社会效益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一系列具体指标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技术开发活动是主体智慧或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会不断创造出效率更高、功能更强大的新技术形态,逐步满足实现新目标的需求,使这一矛盾得到暂时解决。但由于技术开发活动的历史局限性,一时的技术开发不可能使这一对矛盾得到彻底解决。此后,在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推动下,又会产生出其他新目标,形成新一轮的矛盾形态。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与不断解决,从而滚动或螺旋式地推动着技术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