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项目申报书——2009CB42160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技术原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项目名称: 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的环境行 为、毒性效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 应与控 制技术原理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生 态环境研究中 心 2009.1至 .8 中国科学院

首席科学家:

一、研究内容

本项目将在建 立POPs快 速准确检测方 法的基础上,开展典型地区 POPs污染 源、污染特征、排放模式及演 变趋势研究;分析 在环境和生物 中的行为;探讨 在环境介质中 的界面过程动 力学和毒性效 应;发展 的削减与控制 技术。

1)超痕量 s的快速筛查 与生物分析方 法

以斯德哥尔摩 公约中规定的 12种 s和新 s为主要目标 化合物,建立以GC-MS,HPLC-MS/MS技术为核 心的多种联用 技术,完善典型 Ps的检测方 法技术体系。在机制研究的 基础上发展用 于POPs检 测的生物分析 技术和以多成 分免疫传感分 析为核心的检 测新技术,建立环境中痕 量POPs的 快速检测方法 。研制具有多种 POPs分析 能力的免疫传 感器和阵列传 感器。

2) POPs区域 污染现状、分布与演变趋 势

研究典型流域 主要环境介质 及河流表层沉 积物中二恶英 类POPs的 污染水平、分布规律和复 合污染特征,垂向分布和组 成分异特征,揭示其污染变 化趋势与演变 规律。研究经济高速 发展地区 Ps的污染特 征,从污染源、排放因子、排放强度、排放规律及控 制因素等方面 研究和表征 OPs污染源 排放模式和特 征。探索 污染物的运移 和循环规律,阐明 在环境体系中 的变化及其影 响因素。

3) POPs界面 过程与跨介质 环境行为

研究 的生物可接近 性和生物可利 用性、过程及环境调 控影响;界面过程中手 性POPs的 对映体选择性 ;环境界面 Ps的跨介质 迁移转化机制 :揭示界面条件 下POPs的 生物可接近性 和生物可利用 性差异;证实界面过程 中手性 s的生物对映 体选择性差异 ;阐明植物根/土壤、根/土壤溶液微界 面中 的跨介质迁移 转化机制,研究土壤介质?特性 有机 ? 溶 有机 ?对POPs跨?机制迁移转化?的影响;探索土壤/土壤溶液界面 POPs的锁 定机理及其对 非生物降 的 影响。

1

4)POPs污染 物的生物转移 、累积与放大

研究新 s在生物体内 的降 和代谢 ,重点研究高溴 代PB 在生物体内的 脱溴降 ,探讨 的生物降 和 代谢途径;分析 在不同营养级 别水生和陆生 生物中的传递 与放大;研究和发展分 子同位素等技 术手段用于示 踪POPs在 不同生物链中 的迁移过程;通过三维分子 模拟技术研究 PBDEs等 POPs在生 物体内与相关 代谢酶的结合 过程,预测 的结构与其体 内代谢有效性 的定量关系;探讨溶 有机 质(DOM)对水体中 Bs和 Es等 s生物有效性 的影响。

5)POPs污染 物的毒性机制 与生态效应

研究 s、PFCs等新 POPs与各 类生物大分子 之间的相互作 用,探讨 对靶分子结构 与功能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上 研究新 S对生物大分 子的毒性作用 机制;揭示新 s在细胞中的 代谢、活化和毒性效 应间的关系;选择鱼类等模 式生物,研究新 s的毒性作用 特征,尤其是对动物 早期生命发育 、全生命周期的 生长、发育和种群繁 衍等的毒性效 应;开展新 s污染生态环 境风险评价。

6) POPs降解 与污染源控制 技术原理研究

研究我国金属 冶炼过程二恶 英类的排放特 征,探索金属冶炼 等高温过程二 恶英类产生机 理、关键控制因子 及阻滞机制,研究二恶英类 污染物减排新 技术原理。制备新型 Ps催化降 材料,筛选高活性与 高效降 催化 剂,研究 降 的途径和 催化机理以及 动力学规律,发展高含量 OPs废物的 处理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