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儒家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20:3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孟子的思想里得到了升华,孟子强调对等,也就是说如果国君不爱子民,父母不爱子女。那么子民,子女是可以反抗的。所谓:

“你不仁,我不义”就是如此。而不是后世儒家倡导的“愚忠愚孝”。所以孟子是明确提出反对愚孝和愚忠的

儒家的“百事孝为先”相当可怕,也是统治者的最爱,愚忠愚孝,也是从那里面出来的,什么“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在秦国的法家思想里,是根本不会出现的。后期讲法家时会谈到。我们来看统治者为什么极力推崇儒家和“孝”,原因就是当你对统治者很不满,要爆发的时候,儒家来吹风,灌输你,你造反,你的家人怎么办?你不是连累他们吗?你一个人造反有什么用?不如得过且过吧,这些事不缺你一人。所以当很多人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家人,他就只有放弃了。很多革命人士最后的背叛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坚定,而是统治者用人最亲近的人要挟你,除非你做到“无情”。所以真正能成功的,都是被儒家骂做“无情”的。刘邦就被儒家骂了,因为刘邦最恨儒生,所以儒生造谣,说刘邦为了自己的利益,连妻子儿子都不要了,又是在用道德批评人。刘邦当时在革命,他就知道他一定能成功?他还是在逃难中,哪里能想到会有自己做皇帝的一天。他当时的造反,完全是出于对秦二世的反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保住性命,必须舍弃自己最亲的人。刘邦当皇帝后一直善待吕后说明了他并不是无情的,对别人有情,首先得自己活下去。如果自己没什么人生价值,那么为亲人死很正常,刘邦有自己的梦想,他还不能死,那么他必须“无情”。统治者看中的就是儒家的“亲情”。只要一提到“亲人”,十有八九的反叛者都要动摇了。用亲人在这些反叛者面前吹风。

孔孟及儒家都有一个核心命题,就是“仁”,因为儒家认为人的“善心”是占主要的,人为什么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良知”。儒家的一系列理论,为什么看上去都觉得很有道理,就是因为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无视“人性本利,因利生恶”的心态。

儒家里只有唯一的一个大师提出了“人性恶大于人性善”,那就是荀子,荀子充分肯定儒家所提出的那些“大道理”。荀子认为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该学习儒家的那些道德。

11 / 14

但那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法治作为基础,强调依法治国,同时也要抓教育,提倡教育人民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个人认为荀子是最务实的儒家,不仅发扬了儒家提倡道德的优点,也提出了法治观念的重要性。空谈道德,而轻视法治是儒家向来的毛病,只有荀子这个儒家是把法治摆在前面的。

荀子有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就是要有胜过老师的信念,要相信自己,要敢于去质疑先贤,圣人的话语。学习对方,也要合理纠正对方的不足处。而除了孟子与荀子外,其他儒家都不敢对孔子有所批评。后来的儒家更是把孔孟的话奉为神明,不可侵犯。谁质疑,谁就是异端。把孔孟塑造得高不可攀,极为神圣。

孔孟是我先秦文化杰出人物之一,我们要用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去看待他的思想,才能得出真正的儒家思想,与升华儒家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都因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有着自身的缺陷,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理解狭隘的

一面,及时是孔子本人也从来没承认过自己是圣人,而是在不断学习,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完人,没有完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我们在学习这些思想的同时,也要怀着辩证的态度去读他们。盲目崇拜任何一家都是不明智的。特别是儒家被后世曲解与改造了很多,很多不好的思想,我们是一定要批判的,比如“官本位”“读死书”“愚忠愚孝”“亲亲相隐”等守旧思想予以清除。

怎样去体现“仁”?仁其实是一种道德体现,而道德是每个人基于社会性而必然存在的,每个人的道德底线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具有“圣人”一样的品德,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管好自己,自己想去帮助就去,而不要去干涉别人,给别人扣没道德的帽子。

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义”?“义”就是一种帮助别人的实际行动,但作为现实中,要懂得拿捏轻重,量力而为,对于别人也不能强制要求别人去行“义”,每个人有自己的难处,他能帮则帮,他不帮,也没理由用道德去给别人扣帽子。后世儒家制定了“十恶”,其中就有“不义”,在后世儒家眼里,你不帮助人,就是“恶”,这就是在侵害人的自身权益。

12 / 14

春秋时期的“礼”,其实也是一种制度,不过由于不断演化形成了今天的人与人打交道的方式,“礼貌”“礼仪”“礼物”这些都成为了人与人交流的必备。我们现代人用“礼”,应该是要表现对别人的人格尊重,而不是对人的奉承,当今的“礼文化,钱规则”是在是泛滥成灾。

“信”就是对别人的承诺。而如何才是“信”?我认为应该是做到承诺,而不是口头敷衍。用实际行动去做出自己的诺言,才能称得上“信”。而现在呢,都是大谈信用,私底下才不管你呢。

“孝”刚才我也说过了,生前多做点实际意义的事大过父母死后的排场。对长辈父母的“孝”也是要讲原则的,而不是盲目遵从,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

“你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这就是告诉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盲从。孝也是相对的,如果父母不顾子女的感受,那么子女也没必要一定要孝敬父母。比如父母强迫子女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这首先就是不尊重子女的人格,那么子女完全有权利不孝敬父母。

所以对于儒家,我们要批判的去继承,儒家的言词都是相当高伟的,但任何事情都要落到实处,脚踏实地的去做的人,真正像孔孟那样,身体力行的去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才值得我们敬佩。

我们来看几类挺儒的人:

1、狂信者——盲目崇拜儒家或孔孟,把儒家的思想,认为是救世良药,这种人在医学界来说,就是属于美好幻想症的精神病人。他们活在自己的YY世界里。认为人类丑恶,人类应该向善,大家都做圣人,这样一来整个世界就和谐了。但是他们只幻想,没有切实的解决方法,只会埋怨现在的人道德不好。

2、附和者——这部分人只是跟风,“大多数人”“砖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动自己的脑子,不去思考为什么。只要站在大多数人一边准没错。他们为的,只是保护自己而已。不想变成少数派,在中国来说,少数派是要遭到敌视的。

3、利用者——他们表面是极其尊儒,为的就只有一个目的,愚民!便于他们的统治。我与一位商人朋友对话过,他明确表示他就是挺儒,他用儒家的思想麻痹和控制自己的员工。

13 / 14

4、认同者——这类人深刻理解儒家的优点与缺点,他们因为喜欢儒家宣扬道德的一面,所以他们先天的会回避儒家不利的一面的话题。

偶象崇拜意识是一种人的自然心理,但这种心理会带给人不客观的看待问题。比如粉丝对一偶像的膜拜,在心里就会不自觉的去高化他,其实都是凡人,都有缺点,但是在这种偶像崇拜之下,这些名人,只有“惺惺作态”,因为他不这样做,他就没办法混。

现在的儒家也在用偶像崇拜方式树立孔孟圣人的地位。孔孟在他们心中是神。

如果你指出了孔孟的缺点,他们会说,你是在用现代的人眼光去评价上千年的古代人。那么我也很想反问他们一句,他们批评法家的酷法不也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吗?

为什么说到他们的偶像时,就拒不承认了呢?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刑罚远远比秦法残酷,而且极不公正。秦国的法家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公开公正。任何事情讲证据,而不是权利者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问题会在法家篇具体谈。

儒家思想就一个核心“自发的去爱别人”,通过一个“仁”开始伸展开。不过这个思想是没有落脚点的。落实不到实处,如何实施,如何监管。没有!只有自觉!所以儒家的思想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就是一颗六味地黄丸而已,随时吃一点补补身体,治病治不了的。我的结论是,不仅治不了病,还使病情加重。乱吃药,病情怎么会不重呢?华夏民族活活一个生龙活虎的彪形大汉,被吃成了一个“东亚病夫”。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