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单元第17课《猫》公开课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7:5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 项目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主题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5.8 活动地点 七(2) 《猫》 主讲(主持)人 语文组 申请学时 1 《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深刻的自我剖析与忏悔意识。 2.过程与方法:体味,质疑,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弱小,宽容公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深刻的自我剖析与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郑振铎先生在剖析自我,也在唤醒他人。 三、板书设计: 自 过 失! 唤 错 过 失 去 cc

责 过 失? 醒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上课之前,先听一段音乐……从猫的叫声中,你仿佛 听出了什么? 备:快乐;悲伤。 一、音乐导入 师:猫虽然不会说话,但也有喜怒哀乐,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理解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郑振铎先生的文章——猫。 师:课文主要写了几只猫? 备:三只。 师:这三只猫有自己的名字吗? 备:没有。 师:名字虽然没有,但却有称呼。请你从文中分别找出。 二、对比质疑: 备:“相伴的小侣”;“亲爱的同伴”;“若有若无的动物”。 师: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我和家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们呢? 备:1.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相伴的小侣) 2.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 查问个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好一会儿,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亲爱的同伴) 3.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若有若无的动物) 师:这三只猫最终都亡失了,对于它们的亡失,“我”的心情一样吗? 备:1.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3.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师:结合三次养猫的经历,尤其是第三次与前两次进行对比,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cc

“笑骂”与“骂” “蜷伏”与“伏” 备:第三只猫最不喜欢,亡失后反而最难过。 三、 “过失”之痛: 师:为什么? 备: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师:这样的过失,前文哪里有写到? 备:1.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2.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师:曾今的过失现在变成了一根细细的针刺向来了作者的良心,让作者难过不已。 备:齐读第30段。 四、 “错过 失去”之痛: 师:曾经犯下“过失”让我难过不已,更心痛的是错过 失去。作者错过失去了什么? 备:“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五、 “过失”之痛? 师:假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前两只猫的身上,作者还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吗? 备:不会。因为他们喜欢前面两只猫,不喜欢第三只猫。 师:既然这样,我们不禁要问这仅仅是一次过失吗? 如果我____________, 就不会有这样的过失! 备:1.没有偏见歧视。 2.公平公正。 3.不漠视生命。 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作者在反省时当然能意识到这点,并且化为行动: 备: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师:从“永不”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备:1.忏悔。 2.坚定。 六、痛定思痛: 在社会中,有“缺陷”的人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郑振铎《文艺作家们向哪里走?》 师:从“总是”“往往”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备:…… 文学的使命就是扩大或深邃人们的同情与慰藉,提高人们的精神。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还 永无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