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埔区2016_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2 1:05: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八年级 物理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必须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试题均采用连

续编号,所有答案务必按照规定在答题纸上完成,做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一个初中学生身体的质量最接近于 ( )

A.5千克 B.50千克 C.500千克 D.5000千克

2.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

( )

A.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 B.一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C.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D.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

3.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发生了变化 B.月球上的石头拿到地球上,质量将变大 C.一块长方形橡皮泥捏成一只小船模型后质量不变 D.同一物体的质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如图1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

一现象不能说明 (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空气能够传声

图1

5. 一般民俗艺人,在演奏二胡独奏时都会旋转一下固定弦线的旋纽,据说是在“调音”那么:

他调的到底是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6. 下列加点字中,不是用来描述响度的是 ( )

A.生活中常说“响鼓也得重锤敲” B.深夜了,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小一..些

C.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 D.在元旦联欢会上,小王同学“引吭..高歌

7. 如图2所示的四种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 ( )

. .下载可编辑 . .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8. 人的眼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C.人的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 D.人的眼睛本身的大小 9. 一束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 ) A. 50° B.30° C. 20° D. 0° 10. 如图3所示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 ) 图2 A.桥在水中的倒影 B.镜中的人像 图3 C.海市蜃楼 D. 手影 11. 如图4所示,从玻璃砖中的A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MN射入空气中时,( ) 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折射角一可能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12. 如图5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B.凸透镜是虚焦点 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该凸透镜的焦距10cm 二、填空题(38分)

13. 为了进行可靠定量的比较,必需进行 (1) ,在国际

(2) 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质量的单位(4) (3) ,是 在图6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 厘(5) 米,木板的长度是______厘米. 图6 图5

M N A ? 图4 (6)

14. 如图7所示的仪器也是一种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该仪器叫做 。通电时,振

(7) 针每秒上下振动50次,因此每打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 秒。如图8所示(8) 秒。 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由A点到F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 . .下载可编辑 . .

..

图7

图8

15.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

(10) 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 9) ,这钟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的,我们能分辨出听到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 (11 来辨别的。 16. 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9所示.小明用箫演(12) 不同奏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的声音(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妈妈告诉他将声音吹小些.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在 ( 13 ) 处图9 减弱噪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这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___(14) 的性质.中国传统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是利(15) 的性质来诊病的. 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___( 16 ) 度;反射光线和入17. 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 (17) 度。一束光垂直射到镜面,入射角为 (射光线的夹角是 18 ) 度。 (19) 米;18. 某同学的身高为1.7米,站在离平面镜1.5米远的地方,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20) 米,像的大若她远离平面镜0.5米,则此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本人 (21)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 19. 如图10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22)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为 ( 23 ) 度,中折射光线是 ( ) 方(上/下/左/右)入射角为 ( 24 ) 度,界面的 ( 25 是空气。 20. 观察拍摄的“水景”照片,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26)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的缘故;看到的由于光的__________((27) 形成的.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__(28) 形成的,看到的“水景”是光的__________(29) “水景”和“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都是虚像”; “都是实像实”或“一个虚像,一个实像”). 21. 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时,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请仔细分析表格

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表一:在空气中 表二:在气、固、液体中(0℃) 表三:在15℃空气中

. .下载可编辑 . . 图10 温度/℃ 0 15 声速/m.s-1 330 340 介质 氧气 海水 声速/m.s-1 316 1500 频率/Hz 声速/m.s-1 2000 1000 340 340 ..

(30)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多数

(31) (选填“大”或“小”);科学工作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_____

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接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32) 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_米。

(33)

(2)分析表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4)

(3)分析表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2. 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后,想研究口径相同凸透镜的焦距与那些因素有关,于是他选用材

料、凹凸程度不同,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凸透镜A、B、C(其中A和C为同种材料,B与A、C的材料不同)并得到了如图11所示的光路图。

图11

(1)比较图11中的A和B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口径相同,凹凸程度相同时,(35) 凸透镜的焦距与 有关.

(36)

(2)比较图11中的A和C两凸透镜的光路可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37) 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三、作图题(共8分)

23. 在图12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OA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3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图12 图13 图14

25. 根据图14中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 .下载可编辑 . .

..

四、实验探究(30分)

26. 小明学习了天平使用以后,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小明的操作一: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就开始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他这样(1) 做的错误之处 .

甲 图16 乙

(2)小明的操作二:如图15所示,他存在的错误是: 图15

(2) (3)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错误之后,在重新调节过程中发现横梁上的指针停在图16甲位置.这时他应将平(4) ___(选填 “左”或“右”)调;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衡螺母向_________

量,当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6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恰好水平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克.

(5)

27. 为了探究钢丝发声时音调的高低与钢丝的长短、粗

细有什么关系,他将A、B、C、D、E五根钢丝固定在木板上,如图17所示.其中A、B、C长短不同,粗细相同;C、D、E粗细不同,长短相同.实验步骤如下:

( 6)(1)分别拨动如图17钢丝 使

图17

他们振动的幅度相同,根据钢丝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音调与钢丝的长短有关,钢丝越短,音调越高;

(2)接着他又用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如图17C、D和E三根钢丝,是为了探究归纳钢丝发声

(7)

的音调与 的关系.

28. 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18所示,平面镜

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F可绕ON转动。

(1)如图18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 。 为了比较 ( 8

甲 图18 乙

. .下载可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