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评课记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2:2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认识周长》评课记录

《认识周长》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具体地说,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认识周长》一节课让学生分别从“描一描”、“算一算”、“想一想”三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边线”和“周长”这个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扣住“一周边线”这一周长的核心概念展开教学。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描一描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等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思考、感受一周的边线,为认识周长打下基础,在学生在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基础上,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老师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课中教师想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一些物体或者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围一围、量一量,从而较准确的得出周长,并培养学生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会合作,这是孩子最大的收获。应适时地引导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三角形这类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通过量一量的方法”;“圆形和树叶这类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可以通

过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从而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总体而言,认识周长这一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教师向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教学思想。再此基础上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