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0:3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9.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30km/h,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 D )
A.180m B.500m C.200m D.300m
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 A.V=(A1+A2)L B. V=(A1-A2)L C. V=2(A1+A2)L D.V=(A1+A2)L/2 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B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会车视距
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B ) A.1秒 B.3秒 C.6秒 D.9秒 14. 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 D )
A.本桩利用+填方=挖方 B.挖方=本桩利用+废方 C.挖方=本桩利用+填缺 D.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15. 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D )。
A.缓和曲线 B.缓和坡段 C.回旋曲线 D.竖曲线 16. 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已知桩号K1+000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2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D ) A.2414m3 B.867m3 C.1377m3 D.1207m3
18.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μ为( D )。 A.μ=Y+G B.μ=Y-G C.μ=YG D.μ=Y/G
19.由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查得动力因数为D,则考虑“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λ(又称为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因数为( C )。 A.D+λ B.D-λ C.Dλ D.D/λ
2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 点桩号为( B )。 A.K1+375.25 B.K1+149.5 C.K1+450.5 D.K1+224.25
21.在交点JD处设置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为Th,曲线总长为Lh,则校正数D为( D )。 A.D=Th+Lh B.D=Th-Lh C.D=2Th+Lh D.D=2Th-Lh 22.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B )。 A.250m B.170m C.850m D.85m 23.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A )。
A.0.1~0.16 B.0.2~0.3 C.0.3~0.4 D.0.4~0.5 24.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C )。 A.折减后的纵坡值 B.2% C.4% D.5%
25.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处设置( D )。 A.平坡段 B.最大纵坡的坡段 C.纵坡为5%的坡段 D.缓和坡段 26.合成坡度不能过小,是因为( B )。
A.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 B.对排水不利 C.对路面施工不利 D.对平纵组合不利 27. 已知K1+060—K1+080两桩号间挖方为75m3,填方为238m3,则( A ) A、本桩利用75m3 B、挖余75m3 C、弃方163m3 D、填缺238m3
28.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n倍为宜,其中n为( C )。
A.2 B.4 C.6 D.8 29.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C D )。
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 B.跨越桥下视距的保证 C.离心力 D.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30.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超车路段的设置应结合地形考虑,其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 ( A )。 A.10%~30% B.70%~80% C.3%~5% D.80%~90% 三、判断题 10分
1.各级公路均应设置路肩,路肩的横坡一般较路面大1%-2% 。( √ )
2.极限最小半径是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 × ) 3.缓和曲线参数A值决定了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值越大,曲率变化越急。( × ) 4.当道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度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 √ ) 5.坡长就是指相邻两变坡点桩号之差。( √ )
6.路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 )
7.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一般的情况下,尽量设置成单向路拱,以利于排水和行车。( × ) 8.四级公路设置超高过渡段时,一般是在圆曲线和直线上各设置一半。( √ )
9.设计时,只要满足了规范中的最小竖曲线半径的要求,也就同时满足了公路竖向视距的要求。( √ ) 10.交叉口冲突点主要是由左转弯车辆产生的,如果没有左转弯车辆,路口就没有冲突点。( × ) 四、名词解释 18分
1. 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1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双向)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排列的第30小时的交通量。也称设计小时交通量,是道路设计的依据。 2.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就是缓和曲线。 3. 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4. 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 5.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6. 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 五、计算题 22分
已知某三级公路JD3,偏角为右偏28°30′51″,桩号为K5+643.38、圆曲线半径为R=400m、缓和曲线长度为Ls=80m;该弯道附近的纵坡设计分别为(设计高程/桩号)17.95m/K5+220、13.00m/K5+550和22.50m/K5+930,K5+550处竖曲线半径为R=6000m。路基宽度为8.5m,设计高程以路基边缘为基准。试计算: (1)6’ 该弯道的平曲线参数及主点桩号; (2)6’ 求K5+520和K5+600的设计高程;
(3)5’ 若在该弯道设置ih=4%的超高(按绕中轴旋转法),求K5+600处内外侧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
3lsLSL(4)5’评价该弯道附近的平、纵线形配合(作图示意)。(?R? q?? T?(R??R)?tg??q L??R(??2?)?2L??R??l E?(R??R)?sec??R) 2s224R2240R2180S180s2解:1) T=141.796
L=119.066+160=279.066 E=13.399
ZH=K5+501.584 HY=K5+581.584 QZ=K5+641.118
YH=K5+700.651 HZ=K5+780.651
2)K5+220-K5+550纵坡为:-1.5% ,K5+550-K5+600纵坡为2.5 % L=240 E=1.2 T-120
K5+520 设计高程14.125 K5+600的设计高程为14.658
3)K600 内14.581 外 14.921 超高值分别为: -0.077 0.263 4)平纵线形评价:
不好。竖曲线的顶点位于缓和曲线上,且未满足平包竖等要求。如图,虚线为竖曲线。
题库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 B )行车速度。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7、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8、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A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9、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10、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11、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1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13、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14、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5、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C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6、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 5 % D非定值 17、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横向力系数 18、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9、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回旋曲线 20、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21、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C )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 2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B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23、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D )。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24、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 25、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2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