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9:4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编号:08 九年级 年级 课题 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科目 化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新授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标依据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本课题包括 “分子”和“原子” 两部分内容,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一、教材分析 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初二物理课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知道它们非常小,肉眼无法观察到,但它们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二、学情分析 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特性,并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三、知识与 质的变化及分类。 教学目标 技能 过程与 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将微观转化为宏观,想象的学习方法及能力。方法 情感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对微度与价观世界的好奇心。 值观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难点 点 教学重分子的概念及特性。 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及混合物。 五、教法学法 实验法、微观想象法 师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值得思考,如:为什么我们将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就干了?为什么你放学刚回到家就闻到饭香了呢? 【学生回答】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过) 【教师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用学生学过的空气为实例让学生想六、【提问】保持水、二氧化碳、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味微粒是谁? 教学换句话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二氧化碳呢?氧气呢? 过程【学生回答】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许许多多设计 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氧分子分子构成的。 【师生共同总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联系已有知识总结注意点。 1、构成:微观(如: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组成:宏观(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2、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只是其中一种) 3、微粒:微观粒子 【设问】既然分子是微观粒子,那分子是大还是小呢?(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43页:知识视窗“分子有多大” 【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分子还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 将传统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先猜想预测分子的特性(“分子的特性”物理上也已学过),再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1】学生实验:混合50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 现象: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总体积为98.5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隙 【实验2】学生实验:两名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抽取20毫升的空气和20毫升的水,并进行推压 现象:空气易推压,水不易推压 结论空气中分子间间隙大于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隙 【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象分子的存在。 先让学生知道酚酞遇 氨水变红为下面实验做铺垫。 【实验3】学生实验:①先打开氨水试剂瓶,扇着闻,发现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 ②向取出的氨水中加入酚酞 现象:酚酞变红 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