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_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45: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用数对确定位置

——2011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难点

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学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位置”是2011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的内容,“位置”其内的结构及脉络线索:由具体情境中用较朴素的方式确定点的位置,逐步发展为用抽象的数对确定位置,进而再拓展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等,甚至还可以由二维进一步向三维或多维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衍生出坐标思想。比如,二年级“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无疑是六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雏形与基础,但两者的关系该如何去把握?知识及方法间的前后承接又该如何实现?这本身便是教学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而,如果愿意把线索再往前追溯一下,那么,一年级时学生所认识的“几和第几”无疑是“确定位置”知识序列更早的起点。由一年级时在某一行(或列)中借助“第几”来“确定”某个人或事物的位置,到二年级时用两个“第几”来确定相应的位置,看似简单的数量增加(“第几”的个数由原来的1增加到了2),而其内在的实质却是:给定的空间由最初的一维到二维,确定相应空间中点的位置所需参数也自然应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2个。

本节课教学之所以选择从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的“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的情境引入,继而引导学生尝试着探索、建构“更简洁准确”的确定位置的方式,由此引出“数对”,进而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对“为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用一个数行吗”“为什么有的时候用一个数也行”“会不会存在需要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的情况”等问题作出思辨,从而在学生刚刚获得认知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材料的引入,帮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再次打破平衡,并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促进学生获得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五.教学媒体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图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第一次上你们班的课,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吗?

生:六(1)班。

师:噢,是六年级的1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六年级1班,而非要说“六(1)”班?生:这样比较简洁。

生:说六(1)班,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六年级1班了。

师: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别人要问我,哪班的——1班!

生:不行!不行!

师:怎么啦?不是更简洁了吗?

生:光说1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1班呢?这样不准确。

师:那行,要别人问我,哪班的——六!这回总算行了吧。

生:还是不行。这样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四年级,可到底是四年级哪个班,别人还是不清楚。

生:而且,你光说四,别人还不知道究竟是四年级呢,还是四班呢。所以还是不行!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

生:准确!

(师板书:简洁、准确)

二、尝试探索

1、师:其实,数学也是这样。现在呢,老师想认识下你们班的班长,顺便考考你们,要求不能说出他的名字,不能用手指出他的方向,看谁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他的位置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几列第几行)

2.生说位置,师不按顺序去猜测。然后确定统一的标准:

师:为了能正确的确定位置,数学上规定了列和行,一般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第一列,第二列……(课件依次出现第一列,第二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即从下往上看)第一行,第二行……(课件依次出现第一行,第二行……)通常我们先说列后说行。

班长的位置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表述就是第 列第 行。(板书)

3.你说的你明白,他说的他明白,有好多事情都是这样,有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行,怎样说大家才明白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确定位置。(板书:位置) 4.活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记录几个人的位置。我来说,大家记。

师:第一列第4行,第3列第6行,第5列第2行,第2列第5行,第4列第1

行,第3列第6行。〖教师越说越快〗停!写好的起立! 2名学生起立。

师检查后,确定只有1名学生记录正确。 师:其他人呢?你们是什么原因? 生1:老师报太快了。 生2:我们记得慢。 师: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3:我们没有想办法记。

师:我们看看,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用了几个字?第几行第几列,1、2、3、4、5、6,用了6个字。数学,要用简洁的语言表示,还要让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师:如果有个外国人,你怎么让他也看得懂呢?而且还要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怎样创造一种方法比较好呢?要既快速,又能看得懂的方法,比如第3列第2行?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你们,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如能找到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看谁想的办法最多,脑子转得最快。时间定为三分钟,开始。 学生尝试用新的方法写下来。 三、交流建构

(1)教师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写上黑板。

如下:①3列2行 ②3.2 ③3、2 ④竖3横2 ⑤3:2 ⑥3 2 ⑦3│││2--- 每人在心里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准备投票。 统计人数:①0 ②9 ③3 ④9 ⑤3 ⑥4 ⑦7

(2)师:为什么淘汰①?根据学生回答整理:不能有中文,淘汰①④ 会误认为小数,淘汰② 会误认为32,淘汰⑥

太复杂,划的太多,淘汰⑦ 师:(生觉得一些方法都不好。听了半天,老师听到的似乎都是批评的声音)

师:难道,刚才被批评的方法,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没有吗?

生:不对,它们好歹都比原来要简洁一些。

师:这就是一种进步!不过,除了简洁,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哦,它们都有3和2这两个数。

师:多善于观察!那剩下的几种方法呢?

生:也都有这两个数。

师:既然每一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