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连云港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卷真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23:42: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年连云港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卷真题 一、多选

1.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 (多选 ) 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 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 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 D以上都对

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 (多选 )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3.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 )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abcd)。 (多选 ) A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雷暴

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 (多选 )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6.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 (多选 )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7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多选 )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8.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ABCD)。 (多选 )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 9. 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 (多选 )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0. 水污染主要来自( abc)。 (多选 )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人畜粪便 11. 低碳经济是以(abc )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多选 )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排放 D低效率

12.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13. 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ABD)。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14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 (多选 )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限制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15.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多选 )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16.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不包括(BD)。 (多选 ) A认知性 B持续性 C可操作性 D强化性

17.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D)。 (多选 )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以上都对

18.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 (多选 ) A复杂性 B广泛性 C潜在性 D累积性

19.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ABCD)。 (多选 )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20. 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BC)。 (多选 ) A制定碳排放标准 B开放碳交易市场 C设立碳排放税制 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21.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D)。 (多选 )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22. 富营养化是由于(CD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多选 ) A氢 B氧 C氮 D磷

23. 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BC)。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消费的低碳化 D投资的低碳化

24.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B)。 (多选 ) A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

25.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abcd)。 (多选 )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26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bcd )。 (多选 ) A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 27.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abc)。 (多选 )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28. 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abcd)。 (多选 ) 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 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 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

29.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bc)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多选 )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3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bcd)。 (多选 )

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 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 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D完善科技法规 31. 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ABC)。 (多选 ) 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 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

32. 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ABCD )。 A有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B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有利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D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

33.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多选 )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34. “低碳”概念由(ABC )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多选 ) A低碳经济 B碳生产率 C碳关税 D碳排放

35 低碳经济是以(ABC)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多选 ) A低能耗B低排放 C低污染 D低产出

36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ABCD)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多选 ) 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产业转型D新能源 37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BCD )。 (多选 ) A厄尔尼诺 B干旱 C洪涝 D雷暴

38.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 AC)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多选 ) A立法 B引导 C执法 D参与

39. 气候系统有(ABCD )。 (多选 )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40.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 AC)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多选 ) A立法 B引导 C执法 D参与

41.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ABC)。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42.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BCD)。 (多选 ) A损害生物 B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C腐蚀建筑材料 D腐蚀金属结构

43..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ABCD )。 (多选 ) A雷雨 B冰雹 C台风 D寒潮

4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BCD )。 (多选 )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45.. 众所周知,(AB )产业属于低碳行业。 (多选 ) A知识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产业密集型

4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ABC)。 (多选 ) 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D技术先进

47. 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ABCD )。A产生气候异常 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D加剧水土侵蚀

48.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AB )。 (多选 ) A硫酸B硝酸C盐酸D醋酸 49.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 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

50.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ABC)。 (多选 ) 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高效化

51.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AB)等方面入手。 (多选 ) A设计 B运行 C经营 D管理 52.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ACD)。 (多选 )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53..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ABCD)。 (多选 ) A恒温消费B安全消费C可持续消费D经济消费

54.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AC)。 (多选 ) A生产领域 B转移领域 C消

费领域 D出售领域

55.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ABC)。 (多选 ) A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56..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ABCD)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多选 ) A政府 B企

业 C高等院校 D科研院所

57.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ABC)。 (多选 )

A高起点 B高要求C高效益D高效率 58.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ABC )。 (多选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 59.. 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 AB)。 (多选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 60.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BCD )。 (多选 )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

二、判断

1. 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正确 2. 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错误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正确 4. 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

5. “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正确

6.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错误

7. 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正确 8.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正确

9.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正确

10. 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

1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 错误 12. 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错误

13.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正确 14.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正确

1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正确

16.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正确 17.2007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18.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

19.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CO2排放,即减碳。正确

20.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正确 21.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正确

22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错误

23.从局部与整体的角度看,模式孕育着范式,具有局部性的意义。正确 24.力行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管齐下”。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