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5:22: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地理 中国文化与人口 一、考点突破 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难点:
1. 文化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2. 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影响因素 时代 文化的地域成因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积极意义 ——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晚婚晚育 现代 当今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多育多子 古代 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生育观 只生一个 现代 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学而优则仕 择业观 古代 “士”是统治阶级,农民被尊为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工商业者则被认为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遭到统治者的贬斥 现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全民皆商 现代 快,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新观念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安土重迁 古代 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远居住观 游”的儒家孝道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闭保守的社会四海为家 现代 环境被彻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思考:古代形成“父母在,不远游”观念的原因是什么?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积累社会财富 —— 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早婚早育 古代 婚姻观 第 1 页
①从观念上看,这是我国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不远游”可使儿女守候在父母身边进行照顾,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
②从交通通信方式看,古代交通通信极不发达。如果远游则难以与父母联系,使得相互间牵肠挂肚。 【随堂练习】
1. 当代中国,逐渐形成的一种婚育文化时尚是( ) A. 争取早婚晚育 B. 适当晚婚晚育 C. 只结婚而不育 D. 尽量早婚早育 答案:B
思路分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初婚年龄大多集中于15~20岁,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而在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的当代中国,适当晚婚晚育逐渐成为一种婚育文化时尚。
2.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 )
A. 早出晚归 B. 安土重迁 C. 季节性迁移 D. 逐水而迁 答案:B
思路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故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是安土重迁,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孝道思想。 例题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20周岁以下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未来可能会有超过2500万人面临“婚荒”。蓝皮书指出在2019年前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口将大量进入婚恋时期,由婚龄人口性别失衡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将越来越凸显出来,即使现在鼓励女性胎儿的养育,未来的“婚荒”也会非常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对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影响较大的文化观念是( )
A. 早婚早育 C. 多子多福
B. 男女都一样 D. 学而优则仕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是( ) A.“丁克家庭”的流行 B. 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 C. 生活水平的提高
D. 人为控制遗传基因
(3)控制人口性别比升高应采取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强化舆论宣传,进一步树立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文明婚育观念 ②政府从国外大量引进女性人口,降低性别比,缓解“婚荒” ③制定促进性别比平衡的法律法规 ④建立社会保障及利益导向制度,逐渐缩小家庭对子女的依赖程度,给予生育女儿户奖励和补偿,从根本上解决男性偏好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思路分析:第(1)题,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来实现,从而形成了“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这一观念对一部分人,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地区的人群还有明显影响。第(2)题,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提高,为一些“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严重的人提供了性别选择的机会。第(3)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压力大,如果再从国外大量引进人口,势必会增加人口负担,造成生态失衡。
答案:(1)C (2)B (3)D
例题2 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独女可以生育二胎,但现在农村许多夫妇却不想生育二胎,据此回答问题。
第 2 页
(1)这种变化是哪种生育文化的变化( ) A.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
C.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 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思路分析: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婚俗观念、生育观念、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题目中所述体现了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这是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结果。
答案:(1)B (2)A 【综合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十六条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晚婚”和“计划生育”提出了要求,这对人口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初婚年龄的提高,提高了初育年龄,加大了亲子年龄差距,从而减缓了人口的增长。 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晚婚晚育的年龄
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倡并要求青年男女的初婚年龄比法定婚龄推迟3年以上,即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后再结婚。因此一般认为法定婚龄再推迟三年结婚才属于晚婚。 【高频疑点】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优生原理:血缘关系越远,基因组成差异越大,互补作用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越好。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打上烙印,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有利于孩子的后天教育。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