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8:55: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文论试卷1
一、请指出下列观点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哪些文章中(10分) 1.“劳动创造了美” --<巴黎手稿>
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德意志意识形态》
3.“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巴黎手稿》 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5.“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致玛.哈克奈斯》 7、评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神圣的家族》
8、“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致敏.考茨基》
9、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致斐迪南·拉萨尔》 10、“美的规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巴黎手稿》 1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2、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致斐迪南·拉萨尔》 13、“艺术生产”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名词解释(12分)
1.“莎士比亚化”--是指那种依靠丰富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表现主观的思想情感的创作倾向
2.“席勒式”---是指那种不顾人物性格逻辑,违反真实性原则硬性地让人物说他不该说的话,以传达作者思想倾向
3.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这是对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最基本的要求。意思是指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并不等于真实地描写生活现象,而是要求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阶级、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过对这种关系的揭示,展现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在马克思看来,文学艺术与法律、政治、宗教和哲学一样都是意识形态的形式它
的存在形态;它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即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制约的。因此,社会变革的原因不能到文艺、宗教、法律、哲学中去寻找,而文艺等的变化的原由必须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变更中去寻找。这就是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揭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一大贡献。在人类思想史上,他们第一次确定了文艺在社会结构坐标系中的位置,第一次明确揭示了文艺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社会本质。
艺术生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的概念,认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他把艺术生产归结为“精神生产”其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认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了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在马克思看来,文学艺术与法律、政治、宗教和哲学一样都是意识形态的形式它的存 在形态;它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即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制约的。因此,社会变革的原因不能到文艺、宗教、法律、哲学中去寻找,而文艺等的变化的原由必须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变更中去寻找。这就是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
“中间环节”---这个词恩格斯早在1886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就提出来了,恩格斯认为,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那么在这些思想领域与经济基础之间,就离得比较远,就存在一个辽阔的空问,在这个辽阔的空间就必然存在作为沟通两者的桥梁的“中间环节”
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这是对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最基本的要求。意思是指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并不等于真实地描写生活现象,而是要求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同阶层、阶级、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
1
过对这种关系的揭示,展现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三、简答题(23分)
1. 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发展可以简单地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各有那些涉及或论述文艺问题的著作?(6分)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确定,第一次把文艺真正置于一个社会结构的庞大系统之中了,它的位置第一次被确定了。这就为后人们(如普列汉诺夫)在各种复杂联系中来研究文艺的种种特性,诸如文艺的起源、发展问题,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对艺术社会意识形态性的确定,在文艺社会学的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马克思将艺术确定为一种意识形态,尚未能真正切人艺术的内在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也从未表示过意识形态性是艺术的内在特性。马克思只是在谈及文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才强调它的意识形态性的,这就是说,意识形态性仅仅是文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层次上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我们没有理由将这种属性夸大为文艺的本质属性。 2. 艺术生产论与文艺的意识形态论有何关系?(5分)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强调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同时,没有忽视倾向性的重要性。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鲜明的倾向性,纯客观的文学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问题:既要保证文学作品的真实,又要表达作家的主观倾向,前者强调客观,后者强调主观,前者强调主体服从客体,后者强调客体表现主体,二者如何完美的融会呢?恩格斯认为必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即在符合社会生活固有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表现作家的倾向性,而这种表现并不是“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而是要在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3. 恩格斯提出典型环境对典型理论的贡献有哪些?(6分)
答:典型与典型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典型问题上的具体反映。联系着环境来分析典型问题使恩格斯的典型理论在本质上超越了黑格尔等人的典型理论。黑格尔凭其卓越的辩证思想发现了典型人物的许多内在特征,指出了在典型人物身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但却未能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这样一个角度来考察典型问题,因此他的典型理论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严重缺陷。恩格斯在致哈克奈斯信中的这段话说明,对于典型的判断不能就人物自身来看,必须联系到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哈克奈斯笔下的人物,如果不联系他们所处的环境来看,是有典型性的。而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在当时的时代不是典型环境,因此,这些人物也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典型人物了。在恩格斯看来,只有集中反映了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才称得上典型环境,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为这环境所推动的人物才是真正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要求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阐明的重要文艺理论问题有那些?(6分)
答: 涉及6个问题:第一是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第二文艺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第三文艺来源于生活的问题;第四文艺创作的典型化问题;第五继承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问题;第六文艺批评与思想斗争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