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1:50: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作者:袁彬 黄生迟 贺灵 来源:《教师·下》2020年第01期

摘 要: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基于该课程的基本性质,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致力将该课程培育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与有效载体。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素养;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109-02

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市直公办小学,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学校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215人,教师27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90%,研究生学历8人,省市级名优骨干教师34人。

学校秉承“点亮每一颗星星”的办学理念,以“好习惯成就人生”为校训,树“知礼向善、活力健美”校风,“志在卓越、乐学出彩”学风,“德高笃行、乐教仁爱”教风,着力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生态文明校园,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课程改革建设为推手,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其身心发展为根本,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多元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素质教育实践之路。教师通过校本课程与活动体验共融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实施,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书本上学,在生活里学,在社会中学,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兴趣特长+创新精神”的办学特色,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素质能力,培育学生知礼向善、乐学出彩、奉献社会的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一、立足校本课程,内化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装备配备标准》文件精神,我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围绕本课程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师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给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常态化资源支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程设置上,我校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在课程实施和装备配套上不断优化,突出主题教育校本特色,将书法教育、艺体教育、智慧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配套建设图书阅览室、创客中心、体艺馆等实践课程场所设施,定期开放图书馆,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丰盈书香校园文化内涵。

活动开展上,将课程与德育活动、科技活动、体验活动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打造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提供多种渠道学习途径,以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发展为目标,开发学生喜欢、劳逸结合的课程,挖掘优质的本土资源实施教学。如劳动体验、安全体验、军营体验、生活体验等实践体验活动课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融合,将点滴体验形成报告,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

实践探索上,我们立足于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成长天地,通过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合力,共享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活动课程开发体系,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出发,关注课程建设目标、价值体系、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地方课程资源、素质实践基地活动相结合,合理统筹、规划、整合。

二、多元互动“六结合”,力促课程实施

为更好地推进课程建设,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一)将该课程与社团活动结合

我校将各年级开展的有梯度、有主题、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每周三下午,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固定的社团活动场地,各年级开设“课程超市”供师生双向选择,每个年级一个主题,指导教师和班级活动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如运动主题中开展传统运动、趣味游艺体育活动,音乐主题开展合唱、器乐、舞蹈、韵律操等活动,语言艺术主题中开展朗诵、演讲、百家讲坛、名著赏析等活动,生活与环保主题中有插花、拼盘、烹饪等活动,科技主题中开展小实验、小发明、乐高机器人等活动。周一到周四下午放学后,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足球、篮球、网球、围棋、绘画、手工等社团实践课程,将本课程的活动方式引向多元化、个性化,为有个性特长发展的学生铺路架桥。 (二)将该课程与校园文化节结合

为了体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我校将学校四大校园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与各传统节日结合起来,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进行课程化设计,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实施,大胆参与创新,自创设计活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体验,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欲望得到了明显提升。如科技节的金点子活动,学生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点子创意的驱动下,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动手动脑实践展示创造力。读书节之好书分享会、旧书跳蚤市场、读书笔记、小小百家讲坛、古诗文大賽、猜灯谜等,以及“走近民俗传统,亲近本土文化”系列活动,学生进行了“中国美食”“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了解了“怀化特产”,当小导游考察怀化的风景名胜,将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学习内容和体验过程,撰写研究报告一百多份。艺术节的班级艺术节设计与策划,体育节的全员趣味运动会,科技节的变废为宝我能行、护蛋行动、废品回收、环保服装秀等,学生在各类主题式实践活动中愉快学习成长。

(三)将该课程与假期生活实践结合

相较于学校教育,假期教育活动有着更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寒暑假生活的主人,主动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乐在其中。因此,我校积极探索假期实践活动变革路径,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鼓励家长与学生一同互动参与,学生可以家庭为单位,也可以生生间自由组合小组,自主开发开展感兴趣的手工制作、亲子阅读、社区服务、职业体验活动、家乡美景、研学旅行等实践探究活动。如寒假的“试赚一套桶金,点亮微心愿”活动,学生从自主研发产品(手工作品、美食制作、旧物回收、才艺展示等)到街头摆摊设点义卖,最后将收入捐赠给特殊学校的学生,活动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由学生自由组队、自主策划,这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的兴趣、长项在共同活动中有效地展示出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素养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四)将该课程与德育活动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重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地走出课堂、参与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借助公益小天使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培养宏小学子争做讲公德、有担当、懂感恩、乐助人的城市文明小公民。2015年起成立了“公益小天使志愿服务队”,秉承“公益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围绕环保、文化、关爱、健康、安全等方面,化身“交通文明小卫士”“社区小管家”“河长小助手”等积极參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影响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切实打造家、校、社会相融合的立体教育格局,宏娃们小善微爱暖心行动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学校现有“公益小天使”班级42个,公益小天使3000余人,开展各项公益活动500余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2.2万多小时。“宏宇小学公益小天使”被怀化市文明办授予“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牵头开展的“读书笔记”公益行动被中央宣传部、文明办等16家单位授予获中国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 (五)将该课程与素质教育基地结合

我校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发,以侗文化城综合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抓手,每年开设为期一周的走进山乡、亲近大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基地良好的课程场地、丰富的课程资源、优质的教师资源,从活动的开展到内容的实施,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手工制作、民间工艺课程,农业劳动体验的蔬菜种植、采摘果实课程,生活技能体验的磨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