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广东省梅州市高考二模历史试卷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5:45: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梅州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2.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统相

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B.几位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 C.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D.设置首辅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13.史学界几乎对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看法,关于“闭关锁国”有如下三种观点:

甲: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在对外交往中实施闭关锁国政策

乙:闭关锁国是对16世纪以后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 丙:闭关锁国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 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

A.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B.甲、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C.甲、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D.只有甲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14.某年,上海南京路上一家服装店对某件事无动于衷,单独开门营业,立即有人贴对联讽刺:

“你们雪耻雄心,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孤独开门。”“某年”是指 A.1840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37年

15.近代出版的《国民公报》曾刊文评论学生说:“既可同板凳而坐,安可不同床而觉?什么男女

同校,明明是送子娘娘庙……”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守旧的人抵制新思想 B.社会风气低下

C.青年人自制力很差 D.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6.标语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某一时期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包字万岁!

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下列关于这个宣传标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经济体制的变化 B.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 C.体现大跃进的浮夸风 D.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7.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提问时提到自己1977年高考后,在田头锄地时得到高考

录取通知的消息,有幸成为“七七级”—员。下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七七级”高考考场的是

A.考前播放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D.考场中张贴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语

18.《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

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该规定说明《十二铜表法》

A.完全抛弃了野蛮、落后的习惯法 B.蕴含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理念

C.消除了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D.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贵族与奴隶的关系

19.下表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几部重要文献:

表中体现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有

①有较长的历史渊源 ②重视立法和司法 ③议会与国王权利分配是焦点 ④国王主动让出权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0.下列政策或措施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 ①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④美国罗斯福新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21.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右图是苏联漫画家叶菲莫夫创

作的一幅题为《美国奶粉》的漫画。对该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B.反映美国放松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 C.反映如今日本军国主义猖獗的历史根源 D.反映苏联歪曲美国与日本的关系

22.学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内容时.老师在黑板

上写下了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四个表述,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A.标志斯大林模式的终结 B.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C.历史根源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D.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23.“它捧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

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新古典主义

38.(24分)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96年出版的《中国环行记》中,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评价中国的科举制:“……(柏拉图若与科举同时代,科举制)这个方法柏拉图将会很感兴趣。”

——摘自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中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

材料三 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摘自互联网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威尔·杜兰认为柏

拉图对科举制“将会很感兴趣”的依据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元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

点或优点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

种新型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4)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科举学”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四中

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4分)

39.(28分)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在交流和碰撞中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材料一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 采。……(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先》

请回答:

(1)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哪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2分)这对他们的哪些政

治主张产生了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