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17:19: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标杆管理: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组织实施标杆管理有许多理由,但是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组织设定目标。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

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地方政府体制可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个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个人决策: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做出的决策,叫做个人决策。这是在政府系统内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和决策类型。

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办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

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取决于公共组织的职能目标、职位和职权以及人员划分等诸要素的构成方式。一般来说,公共组织结构方式具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它的目的是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扩大管理职能,使管理更加有效率。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这里的舆论监督取狭义解,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舆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

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国家预算制度的具体化就是一整套的国家年度财政计划的编制、审议、通过、执行、调整、完成和决算等等,都是围绕着“计划”来展开的。行政机关每年编制各项财政收支计划并经过立法机关的审查通过,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这时国家预算制度才算正式建立。

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

1

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机关实施的内部监督和纠错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救济法律制度。

行政改革:是一个协调行政与政治、行政与社会、政府各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关系的复杂过程,是行政权力重新调整与重新配置的过程;在本质上它是一个政治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一个技术革新过程。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这个定义是指一般情况而言,不包括某些国家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再授权。

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①政治责任;②法律责任;③行政责任;④道德责任。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 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售货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

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在级别管辖问题上,着重于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一般地域管辖以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为标准,特殊地域管辖涉及不动产、限制人身自由、复议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三个方面;人民法院裁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

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因此,行政体制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而言的。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这是领导者经常用的决策类型,也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决策类型。

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分为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和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合。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尽管科学决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决策方法,但是也不能认为经验决策就是落后的方法,是没有价值的方法。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不能取代,只能是取长补短。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2

管理。|

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市场失效是政府干预的基础,如果不出现市场失效,政府进行干预是不必要的。

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从此,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人微言轻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

战略管理: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方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

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自然地理环境不仅对民族的形成和对政府的塑造有重要影响,而且能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物资资源,对确立公共行政目标和进行行政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公共行政也能够破坏自然环境。现代公共行政必须注入绿色行政理念。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如人才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率观念等;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