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题复习(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0:52: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

①②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③④⑤⑥

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亟(jí)〕急迫地。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④〔赗(fè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⑤〔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⑥〔赒(zhōu)〕救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3.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轻快,敏捷。 ②完成,结束。 ③全部,全都。

4.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第 5 页 共 16 页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比较阅读答案。”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⑾[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文: (2)使毕使于前。

译文: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第 6 页 共 16 页

7.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负②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③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④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⑤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⑥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⑦。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③某:我。④发市:开张。⑤判笔,判案用的笔。⑥踰:走出。⑦逋(bū):拖欠。(选自(宋)何莲《春诸纪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公熟视久之 ②非故负之也 ③适父死 ④至懊恨不胜而去 2.下列句中的“之”与“即以付之曰”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之市 B.齐之习辞者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吾欲辱之 3.翻译句子

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4.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苏东坡用画扇的义举扶贫济困的故事,表现其高尚的品格。 B.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适父死”和“所制不售”。

C.东坡只“取白团夹绢二十扇”题诗作画,表现出其作为文人的清高。

D.“争以千钱取一扇”、“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从侧面写出苏东坡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之精深。

第 7 页 共 16 页

8.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答苏迈书

②③④

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 )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 ) (3)顾既在官 ( ) (4)又少读书之光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 》,是 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

第 8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