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毛概题库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5:45: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

“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似乎并无恶意,也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粹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材料3

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主要内容: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其中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必要准备,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前途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终极前途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2.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问题,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试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错误倾向: 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

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人民革命的性质: 一: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二: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腽,其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正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二、简答题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关系。

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二,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不仅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着资本家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经济制度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社会主义

因素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在一定程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2) 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唯利是图的本性也暴露无遗,必然要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提到日程上来。此外,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辨析题

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完全对立的,是不能转化的。 错误。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是固定不变的。 错误。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反之,有些本来是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则可以转化为

非对抗性的矛盾。

3、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矛盾的。

错误。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简答题

1、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论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报告包含十个方面: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论述的是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如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简述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是什么?

①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

② 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很多工业领域甚至还是空白。为了弥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验的不足,我国学习和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也由于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