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元检测岳麓版选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4:2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某同学在查阅一篇文章时发现这样一段话:“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这段话出自( ) A.《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主张一定的自主权和分配原则可以判断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故B项正确。

2.(2017·乐山期末)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

A.下放权利解放了生产力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答案 A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陆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农业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 3.(2017·太原高一期末)1987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当时形成了国际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这三种价格形式的存在反映了(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B.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势

1

C.政府管理职能范围不断扩大 D.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市场 答案 B

解析 材料“1987年……当时形成了国际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表明当时我国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故B项正确。

4.(2017·张家口高一期末)1952年北京交易所停业,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正式开业。这一变化( ) A.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B.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意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D.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必然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故D项正确。

5.以下是国务院从1992年起颁布和实施了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 )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2.12 《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2 《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1993.4 《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1994.7

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A

解析 我国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

6.“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 ) A.《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D.构建经济法律体系

2

C.邓小平南方谈话 答案 C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 抓住材料“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可得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7题22分,第8题24分,第9题24分,共70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这个历史性的大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等等。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变动。“解放思想”和“民主”,是这一政治变动的主题词。正由于有了这一重大的政治变动,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共“十八大”报告

(1)“解放思想”和“民主”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词,在全会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6分)

(2)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结合材料一概括“大转折”的表现。(10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是什么?(6分)

答案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表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解析 第(1)问要正确答出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第(2)、(3)问的答案来自于材料本身,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完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关延珠、关友德、严立华……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血书

(1)你能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出当时写血书的小岗村农民在挑战什么体制吗?说出你这样判断的理由。(12分)

(2)小岗村农民的血书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此后一种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逐步在农村确立起来?这种体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12分)

答案 (1)体制:人民公社体制。理由:根据材料中的“上交的公粮”“社员”“分田到户”等词语。

(2)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生活水平提高,乡镇企业崛起,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

解析 第(1)问,只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上交的公粮”“社员”“分田到户”等,就不难判断出是什么体制,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干部是不允许单干的,否则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要杀头的。第(2)问,要求学生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把所学有关知识点归纳出来即可。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资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寻找改变现状的新途径。——《复兴之路》解说词

4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的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10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6分) 答案 (1)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如答出参加维和行动等也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如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等也可)。

(3)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苏联改革的局限性,解题时要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