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27: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护壁桩 砼泵管竖向加固示意图 混凝土浇捣时间的控制: 根据超厚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流淌铺摊面及收头等因素,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6h以上,两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时间差不得大于4h。 泌水处理: 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然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混凝土坡面下流至坑底。为此,在基坑边设置集水坑,通过垫层找坡使泌水流至集水坑内,用小型潜水泵将过滤出的泌水排出坑外。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的混凝土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这样经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服。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纹。 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刮尺抹面和木抹子打平,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以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也可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促进混凝土养护。在终凝前再进行搓压,要求搓压三遍,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6)混凝土浇筑工艺要求 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 学习参考
. .. .. .
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6、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者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7)后浇带浇筑 楼层的留置的伸缩后浇带待楼板浇筑完成后两个月可进行浇筑封闭,沉降后浇带待主体封顶后,沉降稳定,沉降观测达到标准,方可浇筑封闭。后浇带封闭时,应剔除两边的混凝土上松动的石子,淋水湿润,用比原先楼板砼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砼进行浇筑。后浇带未浇注前,被后浇带隔断的跨内梁板下的支撑及模板不得拆除,待后浇带强度达到设计值方可拆除,以确保后浇带两侧梁板不变形。 混凝土测温及养护 本工程底板体量大,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及保温保湿养护方法施工。浇筑后在砼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砼内外温差增大,容易产生较高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处理不好会导致产生温度裂缝,危害结构使用性能。因此,对于本工程底板大体积砼的测温监控成为本工程的难点之一,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混凝土测温 本次测温主要是浇筑底板时对底板砼浇筑时及完成后的测温,进行测温主要是控制: 基础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 混凝土后期降温速率≤2℃/d 测温点的布置原则 (1)真实反映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布置原则。 学习参考
. .. .. .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的温度以混凝土底表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布置,其余测点按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平面内布置在边缘和中间。 (3)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测温布置点平面布置 (1)混凝土平面布置 考虑到测温点所测数值要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测温点考虑均匀布置并且在截面变化位置加测。 测温孔分布图 学习参考
. .. .. .
测温孔点位图 1)混凝土的测温 混凝土中部测温采用预留测温孔,测温孔采用直径Φ48的钢管,测温孔的设置与钢筋支撑架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测温孔分底部测温孔与中部测温孔两种,在砼浇筑完成后将测温孔底部灌注少量的高导热液体(煤油等)约深15cm,并将孔上部盖住保温。后按要求用温度计插入导热液体中进行测量并记录。这些测温孔待砼的水化热基本消失后用水泥浆液灌注密实。 2)测温工作人员及工作间的配备 在温度检测数据记录过程中,测温小组由4人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3名组员),昼夜轮流值班。 在测温期间,现场要设置一个工作间,用于存放测温器材、料具,保证测温料具不遗失和工作人员轮班休息。 3)用料测温时间周期及数据记录的要求 测温时间由砼入模到该温度监测点开始,先测试其砼入模时温度,同时应测大气温度。浇捣完毕至养护期结束前每隔4~8小时测温一次,在第8天后,当测得砼内与室外温差小于25°时,可停止测温。 要求测试、记录环境大气温度。 记录每个测温组的混凝土入模的日期、时间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即混凝土埋设测温感应探头的时间及当时各测点反映的温度)。 学习参考
. .. .. .
记录每组测温点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混凝土内各测温点的温度。 测温数据记录本是重要的测试数据,填写时要清楚,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测温工作期间,测温记录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并仔细作好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和有效。 4)各测温点的测温要求及数据分析 先用温度计测试记录环境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的温度;然后用测温仪按测温点的编号顺序测试,读取数据后,并与前一次的测试的温度数据对比,当温度升或降变化确定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才予以记录。如发现温度数据异常,应在该测试之后半小时进行一次复测。 保温材料厚度计算 计算公式: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 式中 δi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 h ----结构厚度(m); λi---结构材料导热系数(W/m.K); 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3W/m.k; 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Tb ---混凝土表面温度(℃); Ta ---空气的平均温度(℃); K ----透风系数。 二、计算参数 (1) 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2.33(W/m.k);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i = 0.14(W/m.K); (3)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h=1.6(m); (4) 混凝土表面温度Tb=20(℃); (5) 混凝土中心温度Tmax=48(℃); (6) 空气平均温度Ta=25(℃); (7) 透风系数K=1.3。 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