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45: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练习题
1.下列分子中偶极矩最大的是( )。 A、HCl;B、HI;C、HBr;D、HF。 2. 决定共价键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 )。 A、键角;
B、键长; C、范德华(VanderWaals)力;
D、成键原子间电负性差。
3.下列关于范德华(vanderWaals)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非极性分子间没有取向力;
B、色散力通常是主要的;
C、分子的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 D、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4.已知CO2的偶极矩为零,对于CO2分子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CO2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B、CO2是结构对称的直线形分子;C、CO2中仅有非极性共价键; D、CO2是非极性分子。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核双原子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 B、异核双原子分子必定是极性分子; C、分子中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极性也越强;
D、通常分子中成键原子间电负性差决定了键的极性强弱。 6.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极性键的是( )。 A、P4;B、BF3;C、I2;D、S8。
7.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BF3;B、P4;C、CO2;D、H2S。 8.分子间取向力的产生取决于分子的( )。
A、固有偶极;B、诱导偶极;C、瞬时偶极;D、以上三种都可以。9.由诱导偶极产生的分子间力属于( )。 A、范德华(vanderwaals); B、共价键;
C、离子键;
D、氢键。
10.分子间力的本质是( )。
A、化学键;B、原子轨道重叠;C、磁性作用;D、电性作用。 11.在液态HCl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 )。 A、取向力;B、诱导力;C、色散力;D、氢键。
)。
1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 A、He;B、Ne;C、Ar;D、Kr。
13.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键能依次减弱;
B、键长依次增长;
D、Cl、Br、I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C、色散作用依次增强;
14.对于一个反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不能有电子占有;
B、它的能级比所在分子中所有成键分子轨道的能级都高; C、它的能级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能级高;
D、有电子进入反键轨道就不能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
15.同核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的能级相近的p轨道可能组成的?分子轨道总数是( )。 A、2;B、3;C、4;D、6。 16.氧原子具有顺磁性可归因于( )。 A、沸点极低;
B、与铁易化合;
C、有三电子?键; D、键级为2。
17.H2O在同族氢化物中呈现反常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这主要是由于H2O分子间存在 ( )。
A、取向力;B、诱导力;C、色散力;D、氢键。
18.对液态空气进行分馏时,下列气体中最后才馏出的是( )。 A、氮;B、氧;C、氩;D、氦。
19.下列各化合物的分子间,氢键作用最强的是 ( )。 A、NH3;B、H2S;C、HCl;D、HF。 20.下列沸点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 )。 A、H2Te>H2Se>H2S>H2O; C、H2O>H2S>H2Se>H2Te;
B、H2Se>H2S>H2O>H2Te; D、H2O>H2Te>H2Se>H2S。
21.下列分子中存在孤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 A、CH4;B、PCl3;C、NH3;D、H2O。
22.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NH4+的几何形状是( )。 A、三角锥形;B、平面四方形;C、四面体形;D、四方锥形。 2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
A、KF;B、H2SO4;C、CuCl2;D、NH4NO3。 24.SiF4分子中Si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应是( )。 A、sp;B、sp2;C、sp3;D、sp3不等性。
25.已知CCl4分子具有正四面体构型,则C原子成键的杂化轨道是( )。 A、sp3;B、sp2;C、sp;D、sp3不等性。 2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未经杂化而成键的是( )。 A、CO2;B、H2S;C、NH4+;D、H2+。
27.H2O分子中O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应是( )。 A、sp;B、sp2;C、sp3d;D、sp3不等性。 28.SiF4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 )。 A、平面正方形;B、变形四面体; C、正四面体; D、四方锥。
29.下列分子中几何构型为三角形的是( )。 A、ClF3;B、BF3;C、NH3;D、PCl3。
30.BF3分子具有平面正三角形构型,则硼原子的成键杂化轨道是( )。 A、sp3;B、sp2;C、sp;D、sp3不等性。
31.在下列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A、B2H6,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B、HCN,直线形分子;
C、C2H4,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D、NCl3,原子不在同一平面。
32.下列键参数中可以描述共价键的离子性程度的是( )。 A、键能;B、键长;C、键角;D、键矩。 33.下列分子中存在?键的是( )。 A、PCl3;B、HCl;C、H2;D、N2。
3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 A、B2;B、He2+;C、Be2;D、O22+。
35.按照分子轨道理论,O22-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轨道是( )。 A、?2p;B、?2p*;C、?2p;D、?2p*。
36.按照分子轨道理论,O2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是( )。
〕。
A、?2p;B、?2p*;C、?2p;D、?2p*。
37.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CO32-的几何形状为( )。 A、平面三角形;B、三角锥形; C、“T”字形; D、“V”字形。
3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PCl5(g)的几何形状为( )。 A、四面体;B、四方锥;C、三角双锥;D、平面四方形。 39.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SF6的几何形状为( )。 A、四方锥;B、平面四方形;C、三角双锥;D、八面体。 40.下列关于分子几何形状的推测中,对PF3正确的是( )。 A、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 B、平面三角形,键角小于120?; C、三角锥形,键角为109?28'; D、三角锥形,键角小于109?28'。
41.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主要是由于H2O与NH3分子间形成了( )。 A、色散作用;B、诱导作用;C、氢键;D、取向作用。 42.碘易升华的原因是( )。 A、分子间作用力大,蒸气压高; B、分子间作用力小,蒸气压高; C、分子间作用力大,蒸气压低; D、分子间作用力小,蒸气压低。
43.关于离子键的本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于原子轨道的重叠; B、由一个原子提供成对共用电子; C、两个离子之间瞬时偶极的相互作用; D、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为主的作用力。 44.OF2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为( )。 A、sp;B、sp2;C、sp3;D、sp3d2。 二、是非题
1.极性分子的极化率比非极性分子的大。(×)
2.分子中的共价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3.非极性分子中可以存在极性键。(√) 4.极性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5.工业上利用液化空气法分离并制取氧和氮,主要利用二者沸点的差异。(√) 6.由分子轨道理论可推知O2-、O22-都比O2稳定。(×)
7.分子的变形性与分子的相对质量有关。分子相对质量越大,变形性越小。(×) 8.OF2是直线形分子。(×)
9.氢氧化钠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0.CO分子含有配位键。(√)
11.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12.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后可以增强成键能力。(√) 三、填空题
1.元素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量子数为n=1,l=0,m=0,ms=+1;元素B的原子是原子序
2数最小且p亚层上价电子为半充满状态。A、B两元素形成的最常见化合物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以__________杂化轨道成键,有________对孤对电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NH3;sp3;一;三角锥形。
2.在高空大气的电离层中,存在着N2+、Li2+、Be2+等离子。在这些离子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其键级为____________;含有单电子?键的是____________,含有三电子?键的是____________。N2+;2.5;N2+、Li2+;Be2+。
3.O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___,其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孤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O3的几何形状为__________________。3;sp2;1;V形。
4.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卤化氢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表明相应氢化物的H-X键长从上到下逐渐__________;键能逐渐__________。增长;减小。 四、简答题 1.试解释:
(1)NH3易溶于水,N2和H2均难溶于水; (2)HBr的沸点比HCl高,但又比HF低;
(3)常温常压下,Cl2为气体,Br2为液体,I2为固体。
解:(1)H2O为极性溶剂,NH3为极性分子,N2和H2均为非极性分子,按相似相溶原理,NH3与H2O不仅同为极性分子,且还有氢键形成,所以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而N2和H2难溶于水。
(2)HBr、HCl和HF为同族氢化物,HBr的分子间力比HCl间的大,但HF分子间还存在较强的氢键。
(3)Cl2、Br2、I2为同类型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为色散力,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色散力依次增强,熔、沸点依次升高,故常温常压下依次为气体、液体、固体。
2.将一根烧热的玻璃棒插入一瓶碘化氢气体中,可以见到有紫色的碘蒸气生成。在相同条件下,用氯化氢试验却没有黄绿色的氯气生成。试回答: (1)从上述实验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2)应该用什么键参数解释上述实验现象?怎样解释? (3)如果用氟化氢代替氯化氢进行,实验现象将如何? 解: (1)HI易分解,HCl不易分解 (2)键能。E(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