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及价值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4 0:55: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及价值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及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最权威的标准,是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这是世界各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依据评定的标准。另外就是后面通过的一个补充文件:《执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

具体来讲,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第二,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第三,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征的见证。第四,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还有,它可以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者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也就是我们讲的,有的是处于濒危状态,再不保护就不行了,这种当然具有优先性。水可以变成蒸汽、蒸汽可以变成水,这是可以循环的,但是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景观,变化是不可循环的,只能延缓或以某种方法取代。

最后一项是特殊的,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比如近年来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特殊意义事件。当然仅是这样还不行,还要跟前面联系起来,至少前面要符合。

很多世界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中。比如在苏丹北部的努比亚遗址,我是2003年去的。这片遗址非常大,文化非常有代表性,而且急需要保护。有大片的金字塔,但是这金字塔不像埃及大金字塔,比较小,

而且我们在那里几天几乎很少看到人家。大家可以看到照片(见图A),有的金字塔已经坍塌。有古代留下的神庙,基本上只剩下遗址,可以看到两根柱子。我们到里面去,外面的墙也是保护性的,周围都是荒芜人烟的沙漠。这里的流沙造成了很大的侵蚀。

这是稍微经过修复的金字塔(见图B),包括外墙上都有很精美的雕刻,有一些埃及金字塔所没有的特点。另外还有很多神庙,这些神庙的规模虽然没有埃及的那么大,但是也有它的特色。比如说这个神庙的外面,也排列着一排公羊的雕塑(见图C)。另外有古代的城市和建筑的遗址,经过考古学家发掘,我们可以看到是很密集的古代建筑,时间一般是在三千年到四千年,甚至更早。这又是一个建筑,因为这个建筑的特点全部是泥土,而不是用石料,现在残留的高度大概相当于一个八层到十层高的房子,可见当初是很辉煌的建筑。

现在这个地方有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文物专家在进行保护,生活环境比较差,周围没有居民,所以保护的条件也是比较差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牧民有时候放羊,羊群就在遗址的周围,所以也不能说没有一点人为破坏。特别是现在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有游客深入到其中。而且苏丹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我们到过它的首都,博物馆非常简陋,但是里面的展品都是价值连城的。

世界文化遗产的出现必须具备独一无二的条件,比如拉里贝拉凿岩教堂。拉里贝拉凿岩教堂大概有19米高,3层楼,1600多平方米体量,这个建筑包括现在人走下去的台阶,以及旁边人要走进去的门,其实是整块的火山岩凿出来的,包括上面的门窗,都是整块的岩石雕塑出来的。我们早上跟当地人一起看他们祈祷,一群教徒围着转,中间隐隐约约是一个十字架,其实也是一座山,但是往下塑了一个十字架形的教堂。本来山体是一个整体,往里挖空,变成这样一个三层楼的教堂。

不得不承认,全世界大概很难找到第二个在火山岩上塑出这样规模的教堂。而且每座教堂之间用地道联系,像迷宫也像是城堡,有道路通

进去,上面有通气孔,下面还有供水、排水的地方,整个教堂体系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工事。

拉里贝拉凿岩教堂到底是怎么产生的?首先是当时的国王笃信基督教,大概是在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的时候,否则也不会花这么大的精力凿岩做出这样的教堂,有了这样的信仰才会这样做。但是如果这个人不是国王,就没有办法集中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因为他是国王,是集权的,他的意志就成为国家的意志,动员5000名工匠,连续30

年才建成的。秦始皇的陵墓一样,如果全国人口不是达到一定的数量,再穷凶极恶的皇帝也不能集中这么多的人干这么长的时间,这是物质上的条件。

这样的文化,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独一无二,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或者虽然有同类的,达不到它这样的规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建好以后,这个国家衰落了,以后人家就不知道了,湮没在一片灌木中间,一直到近代才被重新发现,所以它保存下来了。 二、从开平碉楼看文化遗产问题

(开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一共拥有碉楼1833座,分布在全市15个镇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多数是由海外华侨出资建造的。因此,开平又被人们誉为“碉楼之乡”。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编者) 1、开平碉楼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要形成这样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能够代表某一种信仰、某一段历史、某一种文化的遗产,是很难找到的,缺一个条件都不行。我们比较一下开平碉楼,它就有很多其他地方没有的条件,或者其他地方只有一个条件,而它有多个条件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