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复习题(2015园林工程技术)1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7:0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6.植物对低温和高温适应的方式各有哪些? 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某一生理过程开始时的温度 最适温度 该生理过程最旺盛时的温度 最高温度 某一生理过程停止时的温度

不同植物生长的温度三基点不同,同一植物的温度三基点还随器官和生育期而异。

积温:植物完成其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定温度的总和称为积温。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

活动积温:特定温度为物理学零度(0 ℃ )的积温。

不同的植物由于原产地的气候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喜高温植物、喜低温植物、中温园林植物。

喜高温植物:白天:20—220C,晚上:不低于100C。如一品红、仙客来和多数附生兰;

喜低温植物:一般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月季、桂花、山茶花、杜鹃花等; 中温植物:介于两者之间,在广东、广西地区可露地越冬。米兰、荷包花等。

提高园林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抗寒锻炼。

喷施化学物质,提高细胞液的浓度。 加强栽培管理。

8.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 1、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又称减光效应)

6

植物的遮荫是要是通过植物的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达地面的热量有所减少。

——植物叶片对热效应最明显的红外辐射的反射率可达70%,沥青为4%,鹅卵石为3%。

植物群落的复杂程度,植物群落层次越多,所阻挡的太阳辐射也就越多,地面温度下降的越快; 对于单株植物来讲,树冠越大,层次越多,遮挡的太阳辐射也越多,遮荫作用越明显。增加群落的层次性或扩大冠层的幅度等途径来实现。 2、园林植物的蒸腾降温效应(增湿效应):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1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3、改善城市小气候:大片园林绿地能使城区环境趋于冬暖夏凉,有利于空气流动。

4、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效应:解决城市的温度问题不完全取决于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但它的大小却是城市环境改善与否的重要限制因子。

在良好绿化的基础上,植物覆盖面积对消除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覆盖率越高,气温越低。植物降温效应:夜间>白天。

5、园林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增加园林绿地面积能减少甚至消除热岛效应。有人统计,lhm2的绿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如北京市建成区的绿地,每年通过蒸腾作用释放4·39亿t水分,吸收107396亿J的热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

第4单元 园林植物与水 1、水分对植物的重要性。

水是植物有机体中无机成分组成之一,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能保持植物体的固有状态,水能维持植物体的正常体温。

2、城市的水分特点是什么?园林植物对城市水分是如何调节的?

(1)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常见的有水体

7

富营养、有毒物质和热污染三类。选择耐水污染且具有净化水污染的园林植物。(2)水资源短缺:现有城市中有一半的城市有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主要北方(2/3)。

北方缺水城市主要是资源短缺型,如北京、天津、大连等;南方缺水主要属于污染短缺型,如上海因黄浦江污染严重。

(3)城市径流量大:城市不透地面多,植物缺乏导致城市径流量高。 (4)城市降雨量高:城市下垫面粗糙,城市上空大气污染物浓度高,人为热燃烧释放大量的水汽,城市的降雨强度和降雨频率都高于郊区。有“城市雨岛”之称。

园林植物群落对城市水分的调节作用:

(一)园林植物群落的截留作用:林冠截留,地被物层吸水保土作用,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渗透,涵养水源;(二)植物群落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三)园林植物群落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作用:增大城市自然土壤的面积,增加对自然降水的保持。

3、植物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

(1)植物将污染物进行体内新陈代谢而利用掉。 ——如慈菇和水花生对氮的净化。 ——满江红净化磷效果较好。

——香根草、茭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2)植物的富集作用:利用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 (3)植物将其吸收的物质进行转化或转移

种养芦苇、菱、蒲草等能净化工业废水中有毒物。如氰在芦苇体内与丝氨酸结合成丙氨酸,继而转化成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而失去氰的毒性;酚可在蒲草体内形成酚糖苷而失去酚的毒性;As、Hg、Cd被贮积在水草体内;呋喃丹被贮积在菱植物体内,从而降低废水有毒物浓度。 植物代谢解毒

氰:与丝氨酸结合→丙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

8

第5单元 园林植物与大气

1.大气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生态作用(O2、CO2、N2)。

(O2、CO2、N2)。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种子萌发,参与氧化过程,与氧原子结合。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氮过多,大量氮沉积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散失到空气中。促进全球变暖、增加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有哪些净化作用?

第一、维持碳氧平衡:1、园林植物吸收CO2效应,2、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分析。第二,吸收有害气体。第三,滞尘效应。第四,减菌效应。第五,减噪效应。第六,增加负离子效应。第七,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3.防风林的生态作用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植物繁殖的影响,对植物的机械损害。

第6单元 园林植物与土壤 1.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组成的,具有通气性、持水性、湿度、热容量等物理性质。土壤是陆生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和活动的场所。 2. 城市土壤特点:土壤自然剖面受到严重破坏,且伴有大量的人工杂填物;土壤板结,且有地面铺装,通气透水不良;土壤养分缺乏、生物循环异常;土壤pH值变化大,通常较高。

3. 城市土壤的改良:细致整地,增施有机肥;合理处理垃圾和杜绝污染;客土改良和发展人造土;化学改良剂改良。

第7单元 园林植物与生物 1. 植物之间的关系

直接关系:树冠摩擦和树干挤压、附生、寄生、共生、根系连生、缠绕作用。 间接关系:竞争、改变环境、生化作用。 2.生物入侵? 举例说明带来的危害。

9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例子:桉树危害

(1)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时间长了,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桉树是“抽肥机”: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了桉树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况恶化,土地贫瘠,到时再引种其他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土壤强度侵蚀比例逐年升高,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增多。

(3)桉树是“霸王树”: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如家乡俗称的当泥树、牛奶根、鸡屎藤、金银花等),也没有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

第8单元 植物群落 1.概念:

植物种群:植物种群是占据着一定环境空间的同一种植物的个体集群。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又是植物群落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植物种群就是特定空间同种植物的集合体,其基本构成成分是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生物极少以个体形式单独存在,而以种群形式生存和繁衍,因而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具有自己独立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种群又是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种群特征: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中性作用、直接竞争、间接竞争、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协作、互利共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