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练习题和答案(客观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12:27: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可知性 C.存在性 D.客观实在性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心论

4、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一元论和二元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论和唯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 A.如何回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如何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问题

C.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D.如何回答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6、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动物心理的形成 B.语言的产生 C.劳动 D.人脑的进化

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

1

西而已。”这个观点表明 (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9、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0、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任意性 D.对象性 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运动 B.层次性 C.结构性 D.客观实在性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3、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4、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

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的具体特性是( )。

2

A.客观的 B.有限的 C.可知的 D.相对的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B.各种实物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运动的 D.实践的 1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

A.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D.理论没有意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19、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

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着的有价值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发展是偶然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20、“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观点说明( )。

A.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 )。

3